12月25日下午,由人民日报社、国务院扶贫办指导,人民网、《中国扶贫》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报告会”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行。活动以“决战决胜 善作善成”为主题,通过案例展示和经验分享,深入挖掘各扶贫战线脱贫攻坚实践的典型案例与先进做法,搭建交流互鉴平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报告会上,主办方为到场的“产业扶贫”优秀案例入选单位代表颁证授牌。本次入选的全国各地单位共有15家,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作为唯一高校入选。
近年来,我校一直发挥专业优势和特色,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学校秉持根植乡土的学术传统,充分运用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设计驱动乡村振兴策略与方法研究》成果,建构出以绿色可持续为核心的设计实践范式,以“创新设计+乡村”为主线,多维度描绘乡村、激活资源、赋能产业,探索出一条创新设计驱动贫困地区扶贫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依托贫困地区特有的自然人文、民族特色、民间文化、地方特产等资源,我校以“创新设计+乡村”为主线,用设计创意驱动扶贫产业高质量发展,以“设计研究、系统设计、组织设计、触点设计”为技术路径,融合产品、环境、品牌等专门设计,系统化、多维度创新驱动贫困地区传统产业发展升级,助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助推当地扶贫产业走出一片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天地。
在应用设计创意介入重庆酉阳、石柱、巫溪等地的扶贫过程中,我校与当地政府及村民密切合作,围绕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生态”系统,从“物”到“人”渐次展开,逐步探索形成“农+艺+商”融合的实践样本。
在巫溪县,我校团队以“巫文化”为主题元素,帮助巫溪天元乡(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创作设计了系列产品包装并成功塑造成为区域特色品牌,使全乡特色农产品增值达到20%以上。
在“中国陶都”荣昌,结合当下生活美学改型传统“泡菜坛”,我校用设计重新激活荣昌生产“泡菜坛”的传统手工艺,“泡菜坛”的售价从几十元提升到几百元不等,产品增值达到10倍以上。
在酉阳县,我校探索设计了新零售商业供应链体系,指导开设了50余家连锁便利店,着力打通乡镇、村居物流“最后一公里”,形成“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在酉阳的三年实践中,已实现200余种农品上行,惠及100多户贫困户和300多贫困人口。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农品销售、固定工资、劳务工资等实现增收150余万元。
在重庆石柱、酉阳、黔江、大足、长寿等区县,我校实施了传统村落、院落、民居改造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探索推进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并且,先后承担了“美丽中国行——西部乡村创新营建人才培养计划”和教育部、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修培训项目竹编艺术培训、陶艺培训、漆艺研修、传统雕刻技艺培训等20余期,共计培训乡村设计创意人才600余名;成立艺术与乡村研究院,持续举办“百校百村——中国乡村美育行动计划”展览与论坛,发挥重庆“设计驱动乡村振兴”探索对全国高校与乡村的辐射与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