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鼓励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实践水平,学校于2019年开始实施“项目工作室”人才培养计划,以项目为单位建立工作室,通过将项目课题引入教学过程,以研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以项目训练学生实践能力。2020年9月,学校启动第二批“项目工作室”人才培养计划。经过教师申请、专家初审后,2020年11月19日,学校组织教师进行了现场答辩会,经过专家组质询和综合评议后,学校确定了“江岸治理景观提升”项目工作室、“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天府巷壁画创作”项目工作室、“设计结合气候——重庆乡土建筑绿色设计”项目工作室、“艺术家影像”项目工作室、“造型艺术与公共参与”项目工作室、“创新型桥梁文化景观设计”项目工作室、“乡村公共艺术”项目工作室等七个工作室。学校为工作室提供专门的场地和运行经费,由教师面向全校选拔本科学生。工作室现有31名导师、学生105名。2020年12月28日,学校组织召开工作室启动会,并对工作室运行管理实施细则进行了详细解读。第二批工作室运行时间为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师生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在工作室进行教学实践,同时在2020-021学年第二学期第1-4周有阶段性地集中实践训练,学校将根据建设方案实施情况组织开展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
项目工作室通过将真实项目引入实践教学环节,集教、学 、做于一体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新创业意识,使学生有效地参与到实际设计项目中来,并让学习成果接受市场检验,在设计实践工作中提升创新设计、团结协作、市场反应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融入社会、了解行业现状、催生创新创业灵感。教师和学生团队实行跨专业协同实践模式,强调各专业间的相互合作,通过项目驱动的教学形式,加强跨学科、跨专业的交流。通过总结项目工作室的运行经验,学校将建立教学案例库,培育、总结和凝练教学成果,以项目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设计实践过程为载体,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