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6日下午,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冬去春来》主题群雕媒体见面会在巴南区重庆工业搪瓷厂(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雕塑创作基地)举行。我校副校长焦兴涛、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杨竹,赴湖北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吕富荣、肖明朝、周发春、王璞、刘煜亮、米洁、张为华、王小文、王越、罗小娟,以焦兴涛、申晓南、龚吉伟为主创的《冬去春来》群雕师生创作团队全体成员,以及新华社重庆分社、人民网、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重庆日报、重庆卫视、上游新闻、重庆晚报、华龙网等10余家媒体出席了见面会。
大型群雕《冬去春来》创作历时一月有余,现已经进入最后刻画阶段。为进一步完善作品,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与重庆医科大学共同组织策划创作看稿会和媒体见面会,邀请了支援湖北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参与创作,现场为雕塑定形刻画提出宝贵意见,将抗疫精神与主题创作结合,用心用情雕塑抗疫丰碑。
见面会开始之前,医护人员换上在湖北抗疫一线“战斗”的专业防护服,配合群雕创作团队进行作品的进一步深度刻画。焦兴涛副校长为出席领导和媒体记者们现场讲解了该群雕作品的整体创作情况。
会上,重医杨竹副校长介绍了重庆医科大学医护人员支援湖北抗疫的有关工作情况。我校焦兴涛副校长介绍了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艺术就是力量”抗疫主题创作的整体情况。现场的一线医务工作者动情讲述了他们在湖北抗疫期间的亲身经历和感人故事,并对《冬去春来》群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媒体记者们就关心的问题,对出席现场的领导和一线医护人员们进行了采访和互动交流。最后,两校领导和医护人员们在作品背后依次按压上自己的手印,作为该群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参与创作者,共同见证《冬去春来》群雕作品定稿。
《冬去春来》群雕以“付出与奉献”为主题,以军地医护人员、建设者、警察、志愿者、外卖小哥、社区工作者等为原型,共塑造20余个人物形象,采用象征与写实相结合的现实主义塑造手法,反映不同群体对抗击疫情的贡献,表达对抗疫英雄的崇高敬意,昭示着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体现了中华民族必然战胜疫病的决心和信心。
本次群雕主题创作由我校副校长、雕塑学科带头人焦兴涛发起,与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雕塑系主任申晓南,雕塑系教师龚吉伟一起担任主创,带领师生团队共9人,几易其稿,反复推敲,历时一个月完成的一件高3米、长10米的大型群雕作品。“这件群雕作品是川美雕塑教学团队以雕塑艺术的语言、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向此次抗疫前线医务人员的敬礼,是以艺术创作来表达对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砥砺前行光辉精神的致敬。希望这件作品能让观众找到每个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激发决胜的信心和对美好的感悟,并由此体会到一种超越国家民族、与全球抗疫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和关怀。”焦兴涛教授说。
“在《冬去春来》这件群雕作品中,凝结了教师们既作为艺术家的人文关怀又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寄予的无限希望。作品从主题选择到情节安排再到技法训练,给学生提供了完整的《场景雕塑》课程示范,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是要注重内心情感在泥塑中的体现,二要思考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如何在场景泥塑当中表现,三是构图要求场景性氛围的营造。”申晓南教授说。
把课堂设在雕塑现场,把讲授放在网上。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本次媒体见面会全程作为我校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的在线直播课堂,同步进行了课堂教学直播。焦兴涛副校长说到:“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后,我们让这些生动的人物、鲜活的场景和感人的事迹,成为川美教学和创作的素材,不断提升学生把握大场景的专业创作能力,也带给学生思想上的洗礼。”
雕塑系的教学团队,从本次主题创作方案的提出、修改、泥塑、捶打、塑形,人物刻画,样样不落,亲力亲为,常常戴着口罩,在重庆只有10度左右的气温下大汗淋漓,湿透衣衫。学生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老师们以身作则,遇事则教让我深受感动。在疫情中学习雕塑由于时间和材料方面有诸多不便,有时会感到迷茫无助。但敬爱的老师为我们上了很好的一堂专业课,用实际行动让我体会到艺术学习离不开对生活切实感受的思考,更不能置身于社会现实之外,我们应该担当起更多时代赋予这一代人的责任。作为川美雕塑系的学生是幸福的。”雕塑系学生赵强如是说。
(图:杨金良、李苗利、余晖、王世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