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万紫千红正是春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20日 15:57 作者: 浏览:

思政教育:万紫千红正是春

2017-03-03 来源:《中国教育报》

http://www.moe.edu.cn/s78/A13/moe_773/201703/W020170306497672946852.jpg

  理想信念

  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

  坚持改革创新

  2016年底,随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思政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词。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指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

  如何上好思政课?如何搞好思政教育?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和思政工作者广泛探索,大胆尝试,在思政教育上取得累累硕果。

  1一门思政课,数种辅学书

  你能想象在思政课的课堂上,出现程序正义实体正义这样专业的法律名词吗?

  在复旦大学思政教师张晓燕的课堂上,这不是什么新鲜事。

  程序正义实体正义并不是思修教材的内容。在讲教材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时,为了让学生们从学理上理解法律体系,张晓燕加入了相关概念。

  对教材内容加以丰富和拓展,是复旦思政课团队这些年着力进行的工作。针对4门思政课,他们编写了4本辅学读本,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材精髓。

  过去的讲课方式太规矩,老师照本宣科,而且很多内容都和中学教材大同小异,经历过高考的大学生对此都很熟悉,兴趣不大。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顾钰民已经上了快40年的思政课,他说,老师再也不死拿着教材上课,是思政课吸引学生的重要之举。

  近来,一批中国系列课程在上海高校涌现:大国方略、创新中国、人文中国、智造中国、读懂中国、中国道路……这些课程不仅强化显性思政,将传统的思政课上出新面貌,而且细化隐性思政,深入发掘通识课、专业课的育人资源,以活泼的课堂组织形式、生动的案例和对于国情的贴切把握,赢得大学生热捧。

  在全国,教育部门大力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体系实现全覆盖。教育部着力规范思政课国家统编教材统一使用,指导有关专家编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系列用书,目前全套14种已出版(含在印)13种,全面覆盖本科4门思政课。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修订完善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等文件,对全面推进思政课综合改革创新和建设发展作了全方位部署。

  2思政教师成为校园名嘴

  思政教育,正在改变过去一板一眼、老气横秋的面貌。在一些学校,思政课成为学生热捧的课,思政教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男神女神、校园名嘴

  2016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政教师徐川在微信上了一把。他的个人微信号南航徐川推送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文章,语言诙谐幽默,感情真挚动人,理想信念坚定,阅读量很快达到10+,并陆续被300多个微信号转载。

  101,是徐川的党课大受欢迎的秘诀。

  每次上党课,徐川都认真对待,按他自己的话说:我永远都是以101的比例来备课,也就是说,1个小时的课堂内容需要10个小时的课前准备。

  他的每一堂党课,没有说教,没有照本宣科,用当代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故事、话语,讲述他们身边的故事,结合大学生的需求讲道理。

  如徐川在《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反思,我们在这么多年的教育中失去了对历史的兴趣和对选择的敏感,其实历史全是细节,历史全是故事,历史充满悬念,历史波谲云诡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人们逐渐达成共识,要提高高校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一方面,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切实转化为各学科的学理,转化为各学科的方法论,转化为思政课教师的话语体系。另一方面,要把握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核心内涵,使思政课的内容和方法从天上回到人间、从空中回到地上、从文本进入学生心中,内化为学生实践的方向和准则。

  为拓宽思政教师队伍,各地也在尝试引入校外智力资源。2015年,山东开始尝试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巡视员韩延明即是这样一位思政课特聘教授。受聘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悄悄到大学里去听思政课。他发现,教师讲得很卖力、很激动,一些学生却有的看小说,有的听音乐,还有的玩手机。于是,韩延明花费半月时间,为学生精心准备了数万字的论大学精神系列讲座。整个讲座没有一句说教,但是,每名学生都听得有滋有味,效果奇佳。

  2016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制度的通知》,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和高校可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岗位,聘请符合条件的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和先进人物等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并要求校领导要带头讲思想政治理论课。

  多措并举之下,思政课教学的主干力量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据统计,全国现有思政课教师近7万人,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不断加大,自2005年以来,各部门共培训思政课教师20余万人次。全国高校有专职辅导员13万多人、兼职辅导员5万多人。无论是思政课教师队伍,还是辅导员队伍,党员比例不断提高,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不断优化。

  3全方位育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轰轰烈烈的同时,基础教育的思政教育也在不断创新。业界早有共识,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割裂,不能时断时续,不能超越学生年龄认知水平。各个年龄段、从小学到大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该一以贯之。要结合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水平开展相应的教育,层层深入,才能更好地入脑入心。

  2016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这一年,各地中小学纷纷举行以长征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向红军纪念碑献花、重走长征路、唱响长征组歌……丰富多彩结合实际的活动中,无数中小学生在先辈们的一往无前中感悟到理想信念。

  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丰富活动载体,创新活动形式,取得良好效果。各地开展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我爱我的祖国”“永远跟党走等主题实践活动,鼓舞激励了无数大中小学生。

  互联网正深刻影响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思政工作也不例外。借助互联网+”的春风,高校思政工作方式愈发多样,愈发贴近年轻人心理。教育部鼓励高校借助互联网+”开展富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活动。目前,主要提供教育教学、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学生网络互动社区易班,共建高校成员单位已达282所,学生注册用户达450万;实施中的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共建单位达538个,学生注册会员485万。在此过程中,围绕构建一体两翼网络阵地新格局,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也在不断完善。

  代表委员说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峰:

  思政教育是能赋予人家国情怀的。它不是说教,不是所谓洗脑,而是植根于中国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历史。我们说要培养最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即是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他要明白这份工作的意义在哪里。你可以说是养家糊口,但是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高度上来说,每个人尽职尽责地工作、每个人的小目标,最后汇聚成一个大目标,就是中国梦。思政教育强调的就是这一点。

  做好思政教育,好老师是关键,学校也要想办法创造条件予以支持,比如是不是可以就近去一些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学?以前有的地方思政教育效果不明显,很大的原因就是把学生拴死在课堂上了,老师也不注意发挥,照本宣科,把思政课上成了满堂灌,谁会听得进去?所以要加强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的锻炼。实践出真知,学生从思政课中受益了,才会真心喜爱,才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本报记者高靓 采访整理)

  全国政协委员、长江大学副校长 郑军:

  做好思政教育,教育者首先要起来。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面对正处于人生灌浆期的青少年,教师应该首先明白怎样当好老师的道理,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学校要通过师德师风建设,严把教师聘用培养考核政治关,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等措施,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要主动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使命,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引导学生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是教学要起来。移动互联时代,信息的海量、快捷,传播的互动、平等,课堂教学的传统权威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是思政课教学要生活化,教师要掌握年轻人的特点,把理论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教师要鲜活表现形式,既要善于把身边的小人物、微事件讲透彻,也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把深刻道理通过创新的语言表达和新媒体手段讲鲜活。再者就是邀请校内外名师大家,让大家讲家常话、让经典讲百姓话引爆优质资源增强内容吸引力,鲜活课堂。(本报记者王强 采访整理)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