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唯物主义的时代价值和创新意义
孙正聿
任何重大理论问题都源于重大现实问题,任何重大现实问题都蕴含着重大理论问题。从重大现实问题中揭示其蕴含的重大理论问题,并把重大理论问题凝炼、升华为具有标识性的哲学概念,从而彰显其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意义,这是每个时代哲学的首要追求。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实践唯物主义”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中提炼的标识性哲学概念。深入阐述实践唯物主义的丰富内涵及其拓展的哲学道路,既是更加自觉地沿着这条哲学道路前进的理论前提,也是事关让世界了解“哲学中的中国”的重大课题。
实践唯物主义是对“现实的历史”的哲学概括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起点,是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恢复了我们党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鲜明标志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是把实践确立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思想路线的现实意义,是把人们从“左”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道路。正是在这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和现实变革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承担起相辅相成的双重使命:在推进社会变革中实现哲学自身的理念创新,在哲学自身的理念创新中推进社会变革。正是在承担这种双重使命的理论探索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马克思“改变世界”的“新世界观”为立足点,以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为灵魂和依据,形成了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拓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道路。
以实践观点重新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以实践唯物主义概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革命及其所开辟的哲学道路,不仅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路径问题、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称谓”的问题,而且集中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理解,并深刻昭示了应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就能科学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的观点还是以旧唯物主义“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和唯心主义“抽象的”“能动的”观点看待人与世界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恩格斯所确认的“发展着的理论”,还是恩格斯所否定的“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不断发展的,还是离开“人的实践”和“对这个实践的理解”而得以发展的?中国现代化应建立在中国人民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还是应照抄照搬现代化的“西方模式”?这些是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这表明,以实践为核心范畴的实践唯物主义并不是无的放矢的标新立异,而是对“现实的历史”的哲学概括,是对时代精神的理论升华。这就必然要求以实践观点重新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
实践唯物主义实现了哲学观念和哲学理论变革
实践唯物主义根本的解释原则,就是把哲学视为“关于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理论,并由此重新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世界观”,从而系统而深刻地实现了哲学观念和哲学理论的变革。
在世界观意义上,实践唯物主义以实践第一的思维方式阐释人与世界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人类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存在方式,并基于“人生在世”“人在途中”的动态实践阐释哲学的世界观理论,从而构成了以实践为核心范畴、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统一的世界观。实践唯物主义沿着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推进了对“客体的或者直观的”旧唯物主义和“抽象能动的”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变革,把追究“世界何以可能”的旧哲学变革为探索“全人类的解放何以可能”的新哲学。
在认识论意义上,实践唯物主义以实践第一的思维方式阐释建立在主客体实践关系基础上的认知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揭示了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真理与价值、自由与必然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突出了主体认识活动选择、反思、批判、建构的能动作用,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能动的反映论”,而且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认识论与辩证法、真理论与价值论的有机统一。
在辩证法意义上,实践唯物主义以实践第一的思维方式揭示和阐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身与心无限丰富的矛盾关系,并以当代人类实践活动中的发展问题为主题深入揭示和阐释人与世界的矛盾关系,不仅凸显了辩证法的批判本质和实践智慧,而且深刻体现了列宁关于“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一致”的哲学思想。在对马克思《资本论》一书中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中,实践唯物主义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
在历史观意义上,实践唯物主义强调从人的历史活动出发理解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从人作为历史“前提”和历史“结果”的辩证运动中阐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从人的历史活动“历史”地看待人与环境、人与文化、历史人物与历史结果等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把历史规律视为超越于人的历史活动的“自在之物”的看法,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辩证法的统一,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实的历史”的深刻洞察力和解释力。
在哲学史研究意义上,实践唯物主义以实践第一的思维方式阐释人类性与民族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群体性与个体性的辩证关系,阐释中外哲学的“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揭示哲学发展进程中“历史性的思想”“思想性的历史”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从而深化了真正的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的理论自觉,推进了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外国哲学史研究。
在部门哲学意义上,实践唯物主义作为以实践为核心范畴的存在论、真理论和价值论相统一的“新世界观”,为伦理学、美学、逻辑学和宗教学等哲学二级学科提供了新的解释原则,并引领这些二级学科以实践第一的思维方式把握和阐释伦理关系、审美关系、思维规律和信仰问题,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美学、逻辑学和宗教学的繁荣发展。同时,作为“新世界观”的实践唯物主义还以实践第一的思维方式对当代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等进行哲学层面的概括和总结,并在与当代西方科学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文化哲学等的对话中,特别是在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对话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部门哲学的构建与发展。
在哲学基本问题意义上,实践唯物主义深刻揭示了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实践内涵,进而阐发了这个基本问题所蕴含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所创建的“现代唯物主义”,与他们所批评的“旧哲学”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后者不是“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去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因而只能是“解释世界”的哲学,并且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与之相反,“现代唯物主义”是从“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根本理念出发,“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实践唯物主义正是秉持这一根本理念,以实践第一的思维方式看待人与世界、思维与存在、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突出探讨哲学基本问题中所蕴含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致力于用现实活化理论、用理论照亮现实,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力量转化为“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实践唯物主义面对和努力回答的时代问题
实践唯物主义的突出特征在于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践唯物主义就是以理论方式面向现实并回答现实问题的哲学。从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发展的大背景出发,实践唯物主义需要着力回答一系列重大时代问题。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源于实践的理论不只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和升华,而且是对实践经验的反思、规范和引导。实践活动作为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类历史过程,本身就是人类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理论首先是作为实践活动的新的世界图景,反思、规范和引导人类的实践活动。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既要求我们面向现实、深入实际、大胆实践,又要求我们不断概括和总结实践经验、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规划蓝图,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发展问题。“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当前,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不仅标志着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而且意味着中国发展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实践唯物主义以哲学方式面对现实,首先关注的是发展观问题。发展观并不只是对人和社会的存在状态、发展过程的描述,更是对人和社会存在状态、发展过程的评价。它要着力回答何谓发展、实现怎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以及发展中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进步与代价、理想与现实等一系列哲学层面的问题。只有在发展观上实现哲学理念创新,才能真正做到“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为解决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推进社会实践作出制度性安排。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根本问题,既是当今中国的发展之道,又为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新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探索和回答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问题,为实践唯物主义开辟了广阔的理论空间,要求我们深入研究新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与方法论意义,明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之间的内在关系。
现代化问题。实践唯物主义对发展的哲学研究,是同它对现代化的哲学思考密切相关并且相辅相成的。现代化是世界性的历史过程,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历史”变为“世界历史”的过程。当代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对的问题,并不只是中国自身存在的问题,更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实践唯物主义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时代目光和世界视野,在对发展的哲学研究中思考现代化问题,又在对现代化问题的思考中深化对发展的哲学研究,集中探索了关乎人类命运与人类未来的三大问题:一是推进现代化所面临的严峻而紧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在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如何扬弃“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问题,三是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关乎人的生存意义和精神家园的文化危机问题。正是在探索当代人类所面对的这些重大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实践唯物主义推进和引领了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一是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从人的存在方式和人的历史形态出发,深化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索,特别是在对《资本论》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中深入揭示“物和物的关系”所掩盖的“人和人的关系”,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现实的历史”,回答“现实的历史”所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及其所隐含的重大理论问题;二是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视野和胸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的对话中,批判地继承和吸纳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三是以发展问题为聚焦点,系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深入探索“历史”变为“世界历史”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让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理念成为推动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哲学智慧和实践智慧。
(作者为吉林大学资深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20日 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