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规划
用好·空间
地域·营造
传承·创新
这个图纸就是我们重庆大学城是在城市中心,主城涵盖了我们大学城的这块地,下图红的区域就是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校区所在范围。
第四,地域营造。形态传承:学校旁边有一个国家粮仓。我们想用粮仓这个概念做一个本地形态的、中国的美术馆。粮仓这个概念和美术馆很切合,美术馆是精神粮仓。学生进了大学以后,他的作品就在粮仓里面储放、展览出来。美术馆所有的形态都是以粮仓的形态追踪过来。由于我们是山地,其中也结合了山地院落。 肌理整合:我们塑造的教学内部空间对地域性的民居院落做了一些沿用和引用,这是对保温节能的尝试。集约化中心场所都是根据农村建筑打造的。每一个建筑都有不同的肌理表达。改良材料:尝试把不同的本地材料用于环境和空间中,我们称其为粗材细做。复制工艺:工艺是最本质化的东西,很多复古的东西缺乏是营建本身的工艺。我们讲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很多东西不止是材料是本地,工人都是本地人,都是以前村里面的工人,用他们的营造方式来解决这些形态问题。我们只提供造型的样式,他去解决工艺和成形问题。我们想传承的也是这些东西。
最后,我要说的是,四川美院的传承从未止步。
如何担当起大学的使命和责任,已经不是简单的造一群房子,完成一些功能使用的要求。实现对生态、文化理想的坚守与追求,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需要我们在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付出极大的勇气精神与智慧活动。大学应该是人类生存环境的捍卫者,大学应该是文化传承的坚守者,大学应该是社会发展创新的源泉,大学应该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文化基石。在使命和责任上面,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还任重道远,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西部腹地智慧论坛,总结更多的西部的思考、西部的践行。只有把西部所研究的、所创新、所传承的东西,广泛地向东部乃至于全国、全世界推广出去,我们的工作才真正有价值,我们劳动才有真正的汇报。谢谢大家。
方晓风
非常感谢庞院长的主题致词,我稍微补充一点信息:我们今天到场嘉宾一共有将近400位,他们分别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150多所院校。所以,今天这个会是一次有相当代表性的盛会。
“腹地智慧”这个题目是去年我们动意之后,便开始跟川美很多领导接触,并且很快达成了共识。我们实际上花了一年的时间来筹备这个活动,今天能够如期、顺利举行,我非常高兴。
我用的题目是“西部:一个设计反思的视点”,跟“站在西部看中国设计”的意思大体一致。为什么要选择西部这个话题呢?我去年来到川美以及去到其他几个西部地区以后的一个突出感受是:在我们主流媒体,包括主流的设计媒体、专业媒体里面,西部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我们的主要目光投在了东部地区很时髦的设计上面,而这些时髦的设计又是来自于对西方的模仿、复制。而在西部,我们反而能看到很多很鲜活的、有生命力的东西。这是我当时想选择这个话题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一个简单的动机之后,我自己做了一个小小的梳理,得到了“腹地”和“资源”两个概念。回顾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西部在中国的历史上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抗战时期为例,如果没有大西南作为一个后方,八年抗战坚持不下来。因此,西部在中国战略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某种程度上讲,世界发展到今天,文化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残酷的。所以,西部又呈现出一个文化腹地的概念。今天在东部地区很多已经沦丧的东西,可能在西部仍然保有。
从文化溯源角度讲,西部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资源。以往谈西部,可能经常是把西部作为一个落后的代名词,或者说以前我们讲搞西部开发,是一种东部地区要帮助西部地区的概念。但是,今天我们在这个地方谈西部设计,绝对不是这个意思,恰恰相反,我希望它成为一个新的契机,这个新的契机实际上是希望东部地区的人更多地关注西部地区,不是帮助,而是从中学习。在组织这个论坛的过程中,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很多来自东部地区院校的非常积极地参与。今天来到现场的院校中,更多的并不是来自西部地区,而是东部地区。这多少证明了我们的设想不是完全荒谬的,而是有现实基础的。
接下来,我强调一下文化和文明的区别。
我们以前一直有一个提法叫“先进文化”,其实用先进和落后区分文化是绝对错误的。文化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但是文明有。文明基本上属于可见的层次,一般是指物质成就和行为规范,而文化是超越这个层次和概念的。在英文里,两者区分的很清楚,但是在中文里,因为构成很相似,容易给大家造成误解。英文的“文化”,从词根上看,其最本质的东西与偶像崇拜及宗教有关系,与精神世界相关联,它是一套价值体系。所以,我们如果站在一个文化的立场上重新审视我们做过的事情,就不应该用先进或落后思维来看待。实际上,政府所讲的西部开发,都是把经济作为一个指标来衡量。中国前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基本是在唯经济论指导思想下开展,而三十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应该相对冷静地来思考唯经济论下大家越来越不乐意看到的局面。
我们知道成都和重庆这两个城市相邻不远,但是性格差异却非常大。但是它们在高速发展二三十年之后的今天,面貌已经趋同。物质载体是对精神世界的客观反映,因而原来两座城市强烈的性格差异,现在感受不到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提出了“山水城市”的概念。我觉得太表面化,根本不能解决问题,更多只是商业上的宣传手段,是一种骗局。我们真正的山水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山水城市绝不是把建筑做成像山一样,而更多是强调城市跟山、水之间的和谐关系、依存关系。四川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城市叫做阆中,传统上叫做风水城市,有目前保存得比较好的风水格局,基本上能够非常集中地呈现出我们古代城市对风水的关注是如何在城市建设上体现出来的。这才是我们中国传统意义上真正的山水城市。人的尺度与自然尺度之间是一个适宜的关系。
这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张老图,演示阆中为何是一个风水城市。很有意思的是,翁城(音)跟主城门之间呈一定的角度,是为了防止泄气。城中的道路基本没有完全贯通,也是为了气的控制。由于是沿着水发展的城市,传统上认为水是带来生气的,所它沿水发展出了很多的水口建筑。这个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一种景观手法。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没有的。这个才是表现我们国家、民族山水相依的思想的东西。
我们完全可以在西部现存下来的大量实例里,更冷静地看我们的这些发展成就和过去的智慧。接下来,我引用的案例是贵州的西江苗寨。关于这个苗寨,我特别想请大家一起思考的一个点是,苗族人在并不富庶的土地上面完成了一个如此大规模聚居的建筑建设,并且生活了那么长时间、那么多代人,是什么东西维持了如此大的人群在这么一块贫瘠的土地上面高质量地生存下来,并且最终形成了壮观的聚落景象。如果只是从建造能力考察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意思,因为现在的建造能力的确大大超过了那个时代。如果仅仅是从审美上看待也会有偏差。西部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多山”,自然资源并不是十分丰厚。因为它生态基础的薄弱性,所以搞西部开发是非常慎重的。如果西部还在模仿东部已有的发展模式就等于自杀。这条路实际上走不通的。但是已经开始走了。这也是我们想办西部论坛的一个原因和出发点。因为西部对东部模仿是不可遏制地冲动,就像我们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步是对西方的模仿一样。在学习第一阶段,模仿是没有问题的,但不能一直这么走下去,应该依据自己的条件思考自己的问题。
讲腹地意义的时候,一直会提到一个词汇,叫做后发优势,但是这个后发优势争论特别大,大在哪个地方?就是后发者往往不利用这个优势。从我们国家已有发展经验来看,一定要把别人的路走一遍,才知道这路错了。这是人认知的一个缺陷,我们搞教育也是这样,这个不能做,但是学生非要做一遍,才知道这个是错的。对一个国家、民族、地区而言,这种试错的方式成本太高,代价太大。某种程度讲,我们经不起这样的试错。所以,我们要避免这种试错。
对于今天的西部地区来说,有一个好处是我们处在一个交流非常快捷和便利的信息平台上面,把东部发展的成果和西部现有的东西之间进行比照,会有一个很好的参照系。恰恰也是东部地区在其二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中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也给我们今天在西部看这个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或者基础的制约。
最后一点是关于文化立场的问题。这些年,中央政府也开始提文化立场的问题了。我们在对外来文化的模仿当中,存有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在模仿的过程中,渐渐地忘记或者忽略了我们的文化立场。
文化立场的遗忘或者忽略,实际上导致了我们后面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而文化立场更关键作用是我们人如何定义自身。这是文化最大的作用!在这里,一个可参照的案例是美国人的西部。“西部”成为一个特殊的词与美国文化有很大关系。美国人讲西部,是因为其新移民身份在美洲大陆找不到一个自我认同,他们通过向西部的进发来重新定义自己这个民族。而我们恰恰相反,我们实际上拥有非常丰厚的历史资源,但在渐进开发模式中忘记了自身,所以我们需要再次回到西部,重新认识自己。这点与美国的西部开发路径不同,但有些微相似的地方。
美国那个时期出现的大量艺术创作,是根植于西部自身的行为和文化,包括经典的牛仔形象。他们在牛仔形象基础上,不断地演化、发展,最后变成了商业广告里面为人熟知的牛仔形象。在这个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其实美国人更多的是在塑造自己的文化。虽然大多数美国人因为欧洲移民的身份而带有强烈的欧洲文化的印记,但是美国文化真正地定位是在太平洋沿岸,而不是大西洋沿岸。美国人通过西部来确定自己的文化形象。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维在《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中说:“美国的发展不仅表现为一个单线的前进运动,而是在一个在不断前进的边疆地带回复到原始状况,并在那个地区有新的发展的运动。”这是美国人自己的一个体会。但是我觉得我们跟美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虽然我们的历史背景很不一样,我们在今天面临着一个相似的文化处境,即怎么样定义自身。
在今天,很多中国人其实已经不能够很清晰地定义自身了,这个还体现在我们很疯狂地海外购物浪潮里。美国西部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演化、深挖的产物,到今天,西部这个概念也是持续进行的。不同时期的西部一直在表达,比如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汽车和公路,因为西部是相对开阔的。我们知道西部也有问题,就是几乎不发展公共交通,这是它的一个缺陷。这是美国的历史,不完全适用我们的西部,但是这里面有很多相似的东西。
所以,我们在今天考虑西部设计的时候,更应该关注的是我们拥有的这个不一样的起点,所以要采用不一样的策略,要走不一样的路径。而这些东西,恰恰是中国文化继续存续和发展的希望所在,否则我们的文化的确将处在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除此之外,在西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有几个值得警惕的误区:一是大城市化,这是我最近在西部特别强烈感受到的。中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西部农业所占比重很大。但是我们目前的城市化非常糟糕:中国通过第一轮城市化运动,把人口从乡村抽离出来,最近又开始搞“美丽乡村建设”,而美丽乡村往往结合着土地流转,土地流转之后,又进行村镇的拆迁和更新。所以中国的城市化是第一步把人抽走,第二步把房子拆掉。大家完全可以想像,人没有了,房子没有了,传统文化可以依托的东西也就没有了。西部本身的自然条件不应该去走大城市的道路,可以走城市组团、城市集合的方式;二是旅游化。很多人把西部的开发或者发展希望完全寄托在旅游业上面。旅游业有一个很好的名称叫做“无烟工业”,但实际上旅游业非常危险,尤其是目前中国的旅游开发模式,动不动就讲业态之路,所以全国旅游跟丽江一样,但凡出现个相对成功的商业模式,就会在全国各地不加限制地复制。最后,旅游业承担的角色实际是摧毁当地文化的利器。在这些忧虑当中,可以更明确的还是我们的价值标准,即文化立场。如果对文化立场没有一个清晰地认识,西部所谓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否定的开始。因为中国已经经历了自我否定式发展三十年了,再自我否定下去,民族的未来是没有希望。
四川美术学院的建设在中国九大美院也好,十大美院也好,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采用了不一样的策略。在四川美术学院校区建设中有几个方面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对地形的尊重;相对低成本的控制;本土设计力量的利用。
但是中国其他的高校,如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馆交给日本人做,清华美院的楼交给美国人、瑞士人做,鲁迅美院是交给德国人做,这种把楼交给外国人做作为值得夸耀的事情,不给本土设计师以机会,文化从什么地方去生长?四川美术学院某种程度上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也是我们论坛选择在四川美术学院举办的原因。
习主席讲“要看得见青山,要留得住乡愁”,而现在我们已经可悲到一个寻常的乡村景观在一定的时节都会吸引无数游客来观看。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离这种美太远了。
我最后的话是,希望这样的景色再次归于平淡,说明我们已经回到山水相依的环境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