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地智慧:站在西部看中国设计”学术论坛
(发布时间:2018-05-18阅读次数:)


   郝大鹏


D4A5

 非常感谢晓风教授为这次活动所定的很好的命题——腹地智慧。这个题目定得很好,很有内容。在开始跟我商量参加这次论坛的时候,我想过很多内容可以用腹地的内容讲,特别是今天,你用反思了的论点,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的题目是“重回土地”。就像刚才晓风教授介绍的,我要在这里介绍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虎溪校区。四川美院身处中国西部腹地,整个营建是智慧营建,所以这两个很切合今天的内容。    在这之前,我先讲一下我们做大命题设计的时候,有几个要思考的问题。责任与使命、思考与探索、还有践行与回应。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城市背后,是日见凋敝与荒芜的乡村与土地。这是一个现状。大学也是城市发展的一个角色。这几十年,中国的大学建设是突飞猛进,但是建设里面出现很多高大上的大学校园和欲望膨胀、自我意识增强。这种膨胀,也使大学的精神在迷失。大学因何而生,大学校园因何而生,这方面我们思考得很少。   我们认为,大学应该关注人类普遍的生存困境与现实问题,并给予回应。大学校园建设也应该作为城市设计的实验室,为社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做积极的探索。   首先思考探索。虎溪校区的建设是2004年开始启动,腹地这群艺术家、建设者肩负一种使命和责任。所以,在我们建这个校园的时候,进行了很多思考和探索: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对我们的历史如果不加以追问,我们是谁,如果不加以思考,往哪儿去,不加以一种提问,我们的建设就是盲目的。   对我们来讲,重要的不是去大刀阔斧地改变什么,而是以土地精神的延续为创作埋下伏笔,为学院书写历史,为未来大学昭示其生长的原点。所以我们命题是重回土地,回到我们人本身应该生存的地方。    我   们做了什么事儿?我们回应了什么东西?我们认为,要认真地重回土地,必须做好以下内容:管好资源、做好规划,用好空间,地域营造,传承创新。  

1DA69

“重回土地”

管好·资源

做好·规划

用好·空间

地域·营造

传承·创新


  这个图纸就是我们重庆大学城是在城市中心,主城涵盖了我们大学城的这块地,下图红的区域就是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校区所在范围。


  第一,管好资源。在当时环境里面,我们有很丰富的地理资源,人文资源以及文化资源。地理资源包括周围的水渠、乡镇、耕地、田地。管好资源是为了用好资源。不是说把一个资源放下来欣赏,而是将其用于内容之中。今天的这个礼堂就是我们学校如何利用资源的例子。在设计多功能厅的时候,看台在那边,很符合今天通常会场模式的。后来为了利用资源,我们把后面作为进场,在前面做了一个大玻璃屏,目的是保护和管理原本的树木资源。应该说,这个设计达到了我们想要的效果。今天的学术会议,我们将玻璃全屏敞开,让参会人员和环境产生互动、与自然共生一体
  第二,做好规划。要注意的就是利用、优化、控制。要做到利用我们的场地资源和其他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场地的文化资源等等。在这个土地上进行建设,就一定要做很好地优化场地结构。控制容量、空间和成本,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在   开始的时候,我们是有这样一个思考的:在功能分区上,一地四分,把教师、学生、教室、学术做一个很好地四分;在交通体系上,结合场地用了一圈六射——六个通道,东南西北以中心为点;在空间结构上,出现了西北通南,东西生态同廊六个开放空间场所;在保护与更新上,主要以中心为保护,其他三面作为更新场所。这是需要一个宏观的控制、管理的。   最早的规划是华南理工做的,后来我们自己又修规了的规划。华南理工是南方的学校,做平原城市很有经验。而西部山地山丘环境,他们缺乏集约性和分类性的东西。我们所做的规划,包含所有内容,比如建筑学术、生活等等。这个空间最后的概念和理念,叫做十面埋伏,周围的东西很多,但是进了校园看不了多少东西。这就是智慧管理和设计的价值。



  第三,用好空间。在这个场所空间里面,整合集约功能空间、开放公共景观空间、塑造特色活力空间,是我们对空间的使用方法  
首先是集约空间,如何让四个部分有很好地整合和集约,是为腾出空间和保护自然环境的一个必备因素和条件。教室楼群中,每个教学楼形态、色彩都不一样。方教授也提到,四川美院主张开放的大学、多元文化的主导,我们尽量分解校园设计,这里面有外面老师做的设计,也有本校老师做的,形成了一种多元文化的东西。     次是开放景观空间,包括山、林、水等景观。校园保留有11个山头,还有很多的林地、水塘。以前的农作物照样在延续。到了三月的时候,满校都是油菜花。由于我们对象是大学,不是公园,所以我们要安排和设置学生需求的特色空间。很多景观都是我们围绕大学、美术学院需要的特色空间做的考虑。   东门完全打破了以前的所有的大门都是横向对着城市的格局。侧面有3万名教职工的校友墙。凡是到这个学校里面来读过书,做过工,教过书的,都有名字记载,哪年哪月在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一日川美人,终生川美人,这是很好的回归感。     山将场地和改造做了有效的结合。前面是方力钧赠送的雕塑。其寓意为:艺术是学无止境的,不要认为自己学满了,实际上还差得很远。   美术   馆,很多学校请世界大师做美术馆,鲁美大连校区的设计费要一千多万。我们学校资金有限,请不起建筑大师。罗中立美术馆是我设计的,没有设计费,面积接近2.37万方。从规划到建筑到室内,到外装都凝聚我们的辛苦和劳动。但是感到高兴的是,美术馆代表我们的地域化风格。



  我   们在西部腹地,要留住人,是很困难的。学校有很多优秀的老师,如果不给他尊严的生活和良好的创作环境,谁会跑到西部去。所以要有很好的条件。很多东部学校的教师看到我们学校有很好的条件,甚至想调到西部,说能在你们这儿工作,实在太舒服了。   校园墙采用地道的本地工艺和本地材料。老院子是曾经拆了一半的农房,后来我们建设校园的时候,把它保留和恢复起来。并成为大学城的原点。现今15所院校所在的虎溪大学城,曾经是美好的农村。经过大学城进入以后,改变成今天的城市。这个老院子让学生、让百年以后所有人到这个地方看了以后,能记得原来这个地方是这样一个情景和场地,并给大家以历史感和不能忘却的记忆。习近平也来过老院子。   这个山洞位于家属区和工作室之间,只有100米的距离。打洞原因不是为了简单地走路方便,也是对地域化的思考。我们校园有了重庆这个地方所有的地域特点,包括山、油菜地、水、树林、蜿蜒曲折的道路,唯一欠缺的就是山洞。外沿还有一个正在建设的院落,预计明年完工。     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桥,有石的,有木的,有金属的。   微企园位于学生宿舍下面。这是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的人才培养的示范、探索和对社会的回应。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的学生是用于探索的一群人。二三年级的学生可以在这里开设微企业。政府给学生办企业执照,学校给学生提供场地。使他们通过微企与社会接触、为社会服务。清华美院的老师来参观的时候曾说,这里是培养乔布斯和比尔盖茨的地方。创业的大学生成为法人、老板,做他们专业上的延展性事情。



  第四,地域营造。形态传承:学校旁边有一个国家粮仓。我们想用粮仓这个概念做一个本地形态的、中国的美术馆。粮仓这个概念和美术馆很切合,美术馆是精神粮仓。学生进了大学以后,他的作品就在粮仓里面储放、展览出来。美术馆所有的形态都是以粮仓的形态追踪过来。由于我们是山地,其中也结合了山地院落。 肌理整合:我们塑造的教学内部空间对地域性的民居院落做了一些沿用和引用,这是对保温节能的尝试。集约化中心场所都是根据农村建筑打造的。每一个建筑都有不同的肌理表达。改良材料:尝试把不同的本地材料用于环境和空间中,我们称其为粗材细做。制工艺:工艺是最本质化的东西,很多复古的东西缺乏是营建本身的工艺。我们讲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很多东西不止是材料是本地,工人都是本地人,都是以前村里面的工人,用他们的营造方式来解决这些形态问题。我们只提供造型的样式,他去解决工艺和成形问题。我们想传承的也是这些东西。


  第五,传承创新。为了把传统的东西与今天的东西挂上钩,也需要有当代性的东西。我们用碎片的方式做了美术馆的外立面,既可以说是精神粮仓的丰满性,也可以说是网络时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碎片化。所有的信息、内容在今天都很碎片化了。此外,美术馆的公众性很好,它不是给一群业内人士看,所有的老百姓,包括老人和小孩,参观的时候都拿手机拍照,将我们的文化传播出去。     们校园传达的就是重回,重回给大家一个好的环境、一个不影响学术活动开展的环境。在这样一个重回的环境里面,对我们的教学、学生学习反而有非常好的好处。我们所有空间是在外部看起来很自然,很亲密,是人与自然共融关系下的学习场所。在这样一个宁静的环境里面,我们给予自然向文化转化的可能性。     这样一个有文化的回归土地的环境中,我们也在做很多学术方面的活动,今天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活动。在这样一个十面埋伏、看不见建筑的环境里面,我们的学生在里面生活、学习,创作,成长。



  最后,我要说的是,四川美院的传承从未止步。

何担当起大学的使命和责任,已经不是简单的造一群房子,完成一些功能使用的要求。实现对生态、文化理想的坚守与追求,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需要我们在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付出极大的勇气精神与智慧活动。大学应该是人类生存环境的捍卫者,大学应该是文化传承的坚守者,大学应该是社会发展创新的源泉,大学应该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文化基石。在使命和责任上面,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还任重道远,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西部腹地智慧论坛,总结更多的西部的思考、西部的践行。只有把西部所研究的、所创新、所传承的东西,广泛地向东部乃至于全国、全世界推广出去,我们的工作才真正有价值,我们劳动才有真正的汇报。谢谢大家。

方晓风

BC2A



非常感谢庞院长的主题致词,我稍微补充一点信息:我们今天到场嘉宾一共有将近400位,他们分别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150所院校。所以,今天这会是一次有相当代表性的盛会。

“腹地智慧”这个题目是去年我们动意之后,便开始跟川美很多领导接触,并且很快达成共识我们实际上花了一年时间来筹备这个活动今天能够如期、顺利举行,非常高兴。

我用的题目是“西部:一个设计反思的视点,跟站在西部看中国设计的意思大体一致。为什么要选择西部这个话题?我去年来到川美以及去到其他几个西部地区以后一个突出感受:在我们主流媒体包括主流的设计媒体、专业媒体里面,西部没有得到很好关注。我们主要目光了东部地区很时髦的设计上面,而这些时髦的设计又是来自于对西方的模仿复制在西部,我们反而能看到很多很鲜活的、有生命力的东西。这是我当时想选择这个话题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一个简单的动机之后,我自己做了一个小小梳理,得到了腹地”和“资源”两个概念。回顾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西部在中国的历史上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抗战时期为例,如果没有大西南作为一个后方,八年抗战坚持不下来。因此,西部在中国战略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某种程度上讲,世界发展到今天,文化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残酷的。所以,西部又呈现出一个文化腹地的概念。今天在东部地区很多已经沦丧的东西,可能在西部仍然保有。

从文化溯源角度讲,西部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资源。以往谈西部,可能经常是把西部作为一个落后的代名词,或者说以前我们讲搞西部开发,是一种东部地区要帮助西部地区的概念。但是,今天我们在这个地方谈西部设计,绝对不是这个意思恰恰相反我希望它成为一个新的契机,这个新的契机实际上是希望东部地区的人更多地关注西部地区,不是帮助,而是从中学习。在组织这个论坛的过程,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很多来自东部地区院校非常积极地参与。今天来到现场的院校中,更多的并不是来自西部地区,而是东部地区。这多少证明了我们的设想不是完全荒谬的,而是有现实基础的。

接下来,我强调一下文化和文明的区别。

3AEF6


我们以前一直有一个提法叫先进文化,其实用先进和落后区分文化是绝对错误的文化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但是文明有。文明基本上属于可见的层次,一般是指物质成就和行为规范,而文化是超越这个层次和概念的英文里,两者区分的很清楚但是中文里,因为构成很相似,容易给大家造成误解。英文“文化”词根上看,其最本质的东西偶像崇拜宗教有关系,精神世界关联,套价值体系。所以,我们如果站一个文化的立场上重新审视我们做过的事情,不应该用先进落后思维看待。实际上,政府所讲的西部开发,都是经济作为一个指标来衡量。中国前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基本是在唯经济论指导思想下开展,三十年的今天我们应该相对冷静地来思考唯经济论大家越来越不乐意看到的局面。

我们知道成都和重庆这两个城市相邻不远,但是性格差异非常大。但是它们在高速发展二三十年之后的今天,面貌已经趋同。物质载体是对精神世界的客观反映,因而原来两座城市强烈的性格差异,现在感受不到。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提出山水城市的概念。我觉得太表面化,根本不能解决问题,更多是商业上的宣传手段,是一种骗局。我们真正的山水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山水城市绝不是把建筑做成像山一样,更多是强调城市跟山、水之间和谐关系、依存关系。四川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城市叫做阆中,传统上叫做风水城市,有目前保存得比较好的风水格局,基本上能够非常集中地呈现出我们古代城市对风水关注如何在城市建设上体现出来。这才是我们中国传统意义上真正的山水城市。人的尺度自然尺度之间一个适宜的关系。

这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张老图,演示阆中为何是一个风水城市。很有意思的,翁城(音)跟主城门之间呈一定的角度,是为了防止泄气。城中的道路基本没有完全贯通,也是为了气的控制。由于是沿着水发展的城市,传统上认为水是带来生气的,所沿水发展出很多的水口建筑。这个形成中国特有的一种景观手法。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没有的。这个才是表现我们国家、民族山水相依的思想的东西。

我们完全可以在西部现存下来的大量实例里更冷静地看我们的这些发展成就和过去的智慧。接下来,我引用的案例是贵州的西江苗寨。关于这个苗寨,我特别想请大家一起思考的一个点是,苗族人在并不富庶的土地上面完成了一个如此大规模聚居的建筑建设,并且生活了那么长时间那么多代人是什么东西维持了如此大的人群在这么一块贫瘠的土地上面高质量地生存下来,并且最终形成了壮观的聚落景象。如果只是从建造能力考察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意思,因为现在的建造能力的确大大超过了那个时代。如果仅仅是从审美上看待也会有偏差。西部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多山,自然资源并不是十分丰厚。因为它生态基础的薄弱性,所以搞西部开发是非常慎重的。如果西部还在模仿东部已有的发展模式等于自杀。这条路实际上走不通的。但是已经开始走了。这也是我们想办西部论坛的一个原因出发点。因为西部对东部模仿是不可遏制地冲动我们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步是对西的模仿一样学习第一阶段,模仿是没有问题的,但不能一直这么走下去,应该依据自己的条件思考自己的问题。

讲腹地意义的时候,一直会提到一个词汇,叫做后发优势,但是这个后发优势争论特别大,大在哪个地方?就是后发者往往不利用这个优势。从我们国家已有发展经验来看,一定要把别人的路走一遍,才知道这路错。这是人认知一个缺陷,我们搞教育也是这样,这个不能做,但是学生非要做一遍,才知道这个是错的。对一个国家、民族、地区而言,这种试错的方式成本太高,代价太大。某种程度讲,我们经不起这样的试错。所以,我们要避免这种试错。

今天西部地区来说,有一个好处是我们处在一个交流非常快捷和便利的信息平台上面,把东部发展的成果西部现有东西之间进行比照,会有一个很好的参照系。恰恰也是东部地区二三十年高速发展中意识这个问题,也给我们今天在西部看这个问题提供了很好参照或者基础的制约。

最后一点是关于文化立场的问题。这些年,中央政府也开始提文化立场的问题了我们在对外来文化的模仿当中,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在模仿的过程中,渐渐地忘记或者忽略了我们的文化立场。

文化立场的遗忘或者忽略,实际上导致了我们后面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而文化立场更关键作用是我们人如何定义自身。这是文化最大作用!在这里,一个可参照的案例是美国人的西部西部成为一个特殊的词美国文化有很大关系。美国人讲西部,是因为新移民身份在美洲大陆找不到一个自我认同,他们通过向西部的进发来重新定义自己这个民族。而我们恰恰相反,我们实际上拥有非常丰厚的历史资源,但在渐进开发模式中忘记了自身,所以我们需要再次回到西部,重新认识自己。这点美国西部开发路径不,但有些微相似的地方。

美国那个时期出现大量艺术创作,是根植于西部自身的行为和文化包括经典的牛仔形象。他们在牛仔形象基础上,不断地演化、发展,最后变成商业广告里面为人熟知的牛仔形象。在这个形象塑造过程中,其实美国人更多是在塑造自己的文化。虽然大多数美国人因为欧洲移民的身份而带有强烈的欧洲文化的印记,但是美国文化真正地定位是在太平洋沿岸而不是大西洋沿岸。美国人通过西部来确定自己的文化形象。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维在《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中说:“美国的发展不仅表现为一个单线的前进运动,而是在一个在不断前进的边疆地带回复到原始状况,并在那个地区有新的发展的运动。”这是美国人自己的一个体会。但是我觉得我们跟美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虽然我们的历史背景很不一样,我们在今天面临着一个相似的文化处境,怎么样定义自身。

在今天,很多中国人其实已经不能够很清晰地定义自身了这个还体现在我们很疯狂海外购物浪潮里。美国西部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演化、深挖产物,到今天,西部这个概念也是持续进行的。不同时期的西部一直在表达,比如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汽车公路,因为西部是相对开阔的。我们知道西部也有问题,就是几乎不发展公共交通这是它一个缺陷。这是美国的历史,不完全适用我们的西部,但是这里面有很多相似的东西。

所以,我们在今天考虑西部设计的时候,更应该关注的是我们拥有的这个不一样的起点,所以要采用不一样的策略,要走不一样的路径。而这些东西,恰恰是中国文化继续存续和发展的希望所在,否则我们的文化的确将处在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除此之外,在西部不断发展过程中有几个值得警惕的误区:一是大城市化,这是我最近在西部特别强烈感受到。中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西部农业所占比重很大。但是我们目前的城市化非常糟糕中国通过第一轮城市化运动,把人口从乡村抽离出来,最近又开始搞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往往结合着土地流转,土地流转之后,又进行村镇的拆迁更新。所以中国的城市化是第一步把人抽走,第二步把房子拆掉。大家完全可以想像,人没有,房子没有,传统文化可以依托的东西也就没有了。西部本身的自然条件不应该去走大城市的道路,可以走城市组团城市集合的方式;二是旅游化。很多人把西部开发或者发展希望完全寄托在旅游业上面。旅游业有一个很好名称叫做“无烟工业”,但实际上旅游业非常危险,尤其是目前中国的旅游开发模式,动不动就讲业态之路,所以全国旅游跟丽江一样,但凡出现个相对成功的商业模式,会在全国各地不加限制地复制。最后,旅游业承担的角色实际是摧毁当地文化的利器。这些忧虑当中,可以更明确还是我们的价值标准,即文化立场。如果对文化立场没有一个清晰地认识,西部所谓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否定的开始。因为中国已经经历了自我否定式发展三十年了,再自我否定下去,民族的未来是没有希望。

四川美术学建设在中国九大美院也好,十大美院也好,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采用了不一样的策略。四川美术学院校区建设有几个方面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对地形尊重低成本的控制本土设计力量的利用

但是中国其他的高校,如中央美术学美术馆交给日本人做,清华美院楼交给美国人、瑞士人做,鲁迅美院交给德国人做,这种把楼交给外国人做作为值得夸耀的事情,不给本土设计师以机会,文化从什么地方去生长?四川美术学院某种程度上给我们做了很好示范,也是我们论坛选择在四川美术学院举办的原因。

习主席讲要看得见青山,要留得住乡愁现在我们已经可悲到一个寻常的乡村景观在一定的时节会吸引无数游客来观。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离这种美太远了。

我最后的话是,希望这样的景色再次归于平淡,说明我们已经回到山水相依的环境之中




其他代表作品
Other representive works
  • 组织声声
    书籍设计
    余强
  • 包装
    视传设计
    曾敏
  • 标志
    视传设计
    曾敏
  • 红蜻蜓
    视传设计
    曾敏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