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学成果奖 | 跨界新科技 融通全产业——动画专业供给侧改革创新与实践
成果简介:
在过去十余年里,中国动漫产业及动画专业教育获得了迅猛发展。但同时,动画专业却多次名列教育部公布的难就业“黄牌”专业中。本为热门专业,缘何就业成难题?
一方面,动画热驱动了动画教育的规模扩张,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本科高校开设了动画专业,人才产出过剩。而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动画产业的科技含量,并催生出新兴的动画应用领域和泛动画“全产业链”,在这些方面却出现人才真空。
从人才供应看,动画专业困窘于培养同质化高;
从创新驱动看,动画专业滞后于技术更新换代;
从社会服务看,动画专业错位于产业转型升级;
因此,动画专业“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动画专业自2007年获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至今,把握机遇、主动转型,率先打破动画专业多年来固化而成的教学体系,实现动画教育对动画“全产业链”新科技、新业态的承接,引领动画专业供给侧改革。
本成果主要从以下方面实施:
应对动画专业人才结构性失业,重构动画专业内涵和教学体系。
应对新科技、新业态跨界融合,强化“科技+艺术”核心竞争力。
应对动画“全产业链”新形态,拓展应用领域、引领转型发展。
通过以上方面,川美动画专业有效对接数字创意产业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服务地方“大文创”发展的进程中率先扛起应用转型试点大旗,引领供给侧改革。
(1)动画专业内涵僵化,培养同质化高,人才结构性失业。
经过在一套固有体系的多年沉淀固化,国内动画专业概念狭隘,教学内容单一,应用不够广泛,造成学生就业范围狭窄,人才无法结构性分流。
(2)动画专业外延滞化,缺少对社会、产业新需求的对接。
虚拟现实、全息运用、艺术考古复原、数字化非遗保护和开发运用催生出大量新产业领域,动画以其独特的虚拟、动态呈现方式大有可为,而目前在人才支撑和校企对接方面存在大量真空地带,学院跟进迟缓。
破圈——破动画专业内涵紧箍圈
突破“动画=影视动画片”的狭窄认识,树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全要素动画”专业新内涵。构建面向时代需求的全新“一主流、多支流、新溉区”动画专业集群体系。一主流——影视美术、动画(三维、二维);多支流——影视制作技术与艺术、动漫产品设计(读物设计、动漫产品)、游戏互动设计;新溉区——新型技术专业方向:VR应用艺术、艺术复原、全息演展艺术。
跨圈——跨动画专业技术壁垒圈
通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绝灭动物数字化复原及开发运用工程》驱动艺术与科技融合,将推动科研对教学的反哺,重建技术类课程教学大纲,提升动画课程技术含金量和技术基准要求。
借力新技术,增设《VR应用技术与表现》、《三维全息表现》、《4D电影技术》等新课程。
借势新科技新业态,推动动画专业教学实验室全面升级,完成艺术数字复原专业方向筹建。
画圈——画动画专业“全产业链”服务圈
立足影视动画创作、动漫软件制作、衍生品创意研发等动画“全产业链”关键环节,持续、大量地将实战项目引入教学,提高学生对新方法新手段的运用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强化高清数字技术专业人才、4D电影动画人才、VR虚拟交互影像人才的培养适配,实现人才培养与“全产业链”的无缝对接。
扩圈——扩动画专业“产教融合”生态圈
强化校企合作,突破课堂局限,校企协同育人,建设川美动漫产品研发基地,推动学、研、产的对接与合作,驱动动画专业应用转型发展。
强化校地服务,承担重庆市高校应用转型发展试点任务,为北京、甘肃、福建等地文创产业提供技术输出与人才输出。
强化跨国合作,与法国联合制作大型历史题材动画作品《南京 1937》,学生团队全程参与该项目研发。
专业定位创新——打开动画新局面,突破专业同质化
创新动画专业的内涵与发展定位,建构了完整、紧密结合动画产业新需求的影视动画、游戏设计、互动媒体、动漫产品设计专业方向,建构了动画专业群良性生态,专业特色突出。
教学模式创新——科技攻关促教学,实战应用促转化
通过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集成融合新技术,促进课程结构中技术应用类课程的深度引入,实现教学内容升级换代。
在突破技术阻碍后,相关项目大量引入教学,实现实验实战化,也实现了作品与产品的有效对接,实现教学成果规模化输出。
应用视角创新——产业链条全覆盖,转型发展敢为先
建立紧密对接动画“全产业链”的校企协同发展体系,通过全媒体产业应用服务重庆乃至国内其他地区文创产业发展。
瞄准时代需求,主动调转船头,影视动画学院获批重庆市仅有的三个向应用型转变试点的二级院系之一,探索动画专业发展新路径。
成果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