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
 
版画艺术拔尖人才培养实录

 

版画艺术拔尖人才培养实录

 

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版画专业坚持传统与当代并重,在当下日益扩大的艺术教育规模下, 探索一种更为深入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在学科交叉和扩展的趋势日益增大的形式下,实验性的探索与版画具有学缘关系的延伸方式和教学内容,激发版画学科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面对学生规模的扩大,在本科教育阶段研究深层次的精英化教学模式,通过竞争式的选拔方式,点对点的指导,扩大化的知识背景,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以点带面,通过优势学生带动整个版画系科内的学风,实现更广泛的效用。再者,通过极力向上和向下的知识扩张,激发学生拥有更为全面的专业视野,获得自我反省自我认知的能力。在开放的知识体系中,建立自身的个人化视觉语言体系。

 

  

版画专业在传统和当代的语境交汇中,面临着变革与传承,这是一个向上和向下的不断生长过程。因此,在拔尖人才培养的领域方向。一方面,我们注重不断向上的前沿性的扩展力。增强学科前沿理论、语言、技术和媒介的视野开放,引领学生进入一个新兴的学科动力场,去辩证的看待自身的语言知能力,培养艺术素养和艺术的精神。在形成版画语言的同时,不断的培养自身的各种特性和各种能力。

因此,注重与版画具有学缘关系的新兴专业,实现跨专业和跨媒介的研究。再者, 注重版画自身的文化脉络,配合视觉语言的深入挖掘和外部文化语境的研究,形成深入式的包裹式研究。


 

侧重创作思维训练,系统实践艺术创作的工作方法。

基于版画教学的现实情况,将拔尖班的课程更多的偏重于创作思维的训练,从学生的认知根源激发对创作的热情,设置了较为核心的“思维转换”课程,并贯穿   与整个的学习过程。

 

积极拓宽学生视野,对艺术行业有更全面的了解。

 

在每个学期都会邀请相关艺术行业的一线专家,目的是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的行业,学习到除了学校之外的专业知识。在这方面,版画系老师积极调动各自资源力图使系科更加开放、活跃。

 

建立跨学院国际化的教学交流,通过教学相长反馈到拔尖班自身教学。

通常的校际交流似乎常常沦为“浅层的学术交流”,但对于教学以及学生的需求来说,更多的需要务实的专业交流碰撞。在开放的时代互通有无,教学相长。学校版画系已逐步建立与国内外一流艺术院校的专业合作,以更多联合教学、工作坊互访、等形式呈现。

班拔尖人才的培养上,我们的学生应该达到或具备以下六点:

文化研究:熟悉人类文明发展中所有版画与印刷演变和发展历史,了解所有版画与印刷的原理,会运用社会调查、符号与话语分析等手段为创作做基础积累。

媒介研究:传承传统,如造纸、制墨、刻印、手工书等;掌握最新版画与印刷手段,如结合计算机、扫描仪、照相机、激光照排机等设备,配合网络平台、数码引擎、影像实时工具如 3G 技术等创作。

基础理论: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思想、 语言哲学基础、现代化研究、现当代艺术史。

造型基础:素描、色彩、专业基础等等。

跨媒体研究:了解并研究材料、物体与装置;摄影;录像、动画与网络;声音、剧场与现场艺术,会结合专业特点运用跨媒体创作。

综合能力: 自我管理与创作、论文写作、画册编辑与网站管理能力。 

跨领域探索、艺术语境研究、系统建设、以点带面

培养一批在版画艺术和印刷设计专业方面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的艺术人才。

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的创作能力、综合素质高的艺术人才。

培养一批具有全球化眼界和国际化版画艺术与印刷设计水准的艺术人才。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把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四大功能,版画系将整合学院内外以及国内、国际等优势资源,从大众化教育基础上,选拔少量综合素质好、拔尖性人才进行教学实验。

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重视知识面的拓宽与严格的造型基本功训练, 同时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引导学生艺术个性的发展为重心。

版画的专业特点不仅要求学生熟悉艺术创作手法和规律,另一方面版画艺术脱胎于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有的印刷手段,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两个方面,在实验

 

根据专业特点,成立以版画系骨干教师为主的导师组,以导师组教学为主导,实行导师单独指导,导师组和校内外专家集中式交叉式教学的模式。

课程设置以下四个方面为主线,分散到相应导师以及校内外专家集中式教学实施。

传统版画艺术和印刷课程工作室(专业提高课程)

前沿版画技法和观念研究工作室(专业提高课程)

跨学科、跨媒材课程工作室(素质拓展类课程)

艺术生态认知:邀请著名批评家、策展人等,引导学生参加国际性版画大展、国内知名版画展、了解诸如美术馆、画廊、收藏家等流通环节,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行业。(方法论课程) 

本科二年级至本科三年级,学习期限为一年,分为上学期和下学期,和学校教学学期安排同步,总课时量为 400 学时,由导师指导工作量和课程工作量构成,另外的讲座、研修、实习不纳入该课时。

根据实验班教学资源组织情况,每学期由导师组共同商议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原则上每学期 18 周课程,每周讲课与集中课程指导不少于 6 学时,学生利用课

余时间的课题研究每周不少于 20 学时。

实验班设置 20 个学分,学生修满后获得实验班学习证书。

按导师一个学生一年30学时计算,10人共计300学时。课程课时量一年100学时,按教学计划提前制定、安排相关专家和老师完成。

在课程和时间安排有冲突的时候,可根据具体教学安排向导师组提出自修和免修课程,经批准自修的课程,学生应按课程教案要求完成作业并参加考核,考核合

 

格才能获得该课程学分。经批准的免修课程,学生可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学分绩点按 3 分计,每学年自修或免修的课程不超过 2 门。

实验班以导师组的教学为主导,集中上课,分别指导,以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期间穿插导师组以外的专题课程和专家课程。

专题讲座和前沿学术专题考察:每学期导师组拟定不少于 2 次的校内外专家讲座以及外地学术交流考察。

每 2 月组织一次全体学生以及导师组共同参与的课程讨论和总结,短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总结相关问题和经验。

 

 

教学板块

课程类别

课程构成

实验班特色课程

专业提高课

《从习作到创作——思维的转换》

专业提高课

《手工书》

 

 

实验班集中性实践活动

素质拓展课

香港巴塞尔外出考察

素质拓展课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国际工作坊

素质拓展课

央美 + 川美 苏州教学实践课

专业提高课

《水印木刻》

素质拓展课

加拿大魁北克教学交流


1.2013 年 6 月,学校发布关于印发《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本科学生拔尖人才培养改革方案(试行)》的通知,拔尖人才计划提上日程。

2.2013 年 10 月, 按照拔尖人才选拔方案,择优录取了 12 名学生进入第一期拔尖人才实验班。

3.2013 年 10 月 -2014 年 10 月,版画拔尖人才实验班作为试点实验班,探索了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邀请校内专家康宁、邵常毅,校外专家陈韶东、李勇,艺术家石清,策展人倪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全面培养拔尖人才的综合能力。

4.2014 年 4 月,举办《捔半》实验性群展。

5.2014 年 5 月,邀请《艺术界》编辑宋轶带来一场主题为《永不抵达东南亚》的讲座。

6.2014 年 7 月,组织拔尖人才实验班学生参加第五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贺金开与李怡君成功入选。

7.2014 年 10 月,举办第一期版画系拔尖人才实验班教学汇报展。

8.2014 年 10 月,学校发布川美〔2014〕118 号《拔尖人才实验班管理实施细则》,在经过一年的试点运行,拔尖人才实验班进行了改革和升级。

9.2014 年 10 月 -2015 年 10 月,版画第二期拔尖人才实验班坚持第一期的开放与融合,并根据学校指导意见,将拔尖人才实验班的运行机制由小组制改为导师制,10 名学生配备 6 名导师,实行导师单独指导,导师组和校内外专家集中式、交叉式教学的模式。

10.2014 年 11 月 10 日,邀请金育老师为实验班开展关于《闪电电影节》的讲座。

11.2014 年 11 月,拔尖人才导师带队,拔尖人才实验班前往广州、深圳等地,参观广州美术学院,进行工作室、版画村等考察参观。

12.2014 年 12 月,邀请湖北美术学院张炼老师、中央美术学院李帆老师为拔尖班授课。

13.2014 年 12 月,组织并指导拔尖人才实验班学生参加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第 18 届学生作品年展,李怡君、牛智颖、贺金开入选,其中李怡君荣获优秀奖。

14.2015 年 1 月,组织并指导拔尖人才实验班学生参加而立文化藏书票竞赛,贺金开同学荣获优秀奖。

15.2015 年 5 月,拔尖人才导师带队,拔尖人才实验班前往北京参观中央美术学院,参观故宫博物馆、大卫·霍尼克展览。

16.2015 年 10 月- 至今,版画系已开启第三期拔尖人才实验班,学生 11 人配备导师 8 名。

17.2015 年 10 月 25 日-10 月 28 日,邀请央美李帆老师参观实验班学生的展示PPT,并 1 对 1 地对学生进行交流和指导。

18.2015 年 11 月 9 日 -11 月 20 日,邀请王超老师为实验班学生带来水印木刻的课程与工作坊活动。

19.2015 年 11 月 20 日,邀请天津美术学院王岩老师为实验班学生带来石版画的课程与工作坊活动。

20.2015 年 11 月,举办“印痕与编码—国际版画印刷邀请展”,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版画艺术家包括吕敬人、吴勇、钟有辉、彼得·拉沙诺夫、韦恩·克罗瑟斯、拉尔夫·凯吉尔、罗拉·德·坎贝尼尔、米歇尔·巴津、三井田盛一郎,     从不同的视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发展路径,为学生带来了一场关于版画的知识盛宴。

21.2015 年 12 月,组织拔尖班学生赴中央美院参加“学院本色” 美院在校生创作展。

22.2015年12 月,版画系主任兼拔尖人才实验班负责人李川主任中央美术学院首届国际美术院校版画专业主任论坛, 讨论了拔尖人才实验班的运行机制和培养理念对版画教学改革的探索意义和指导意义。

23.2016 年 3 月,组织并辅导拔尖班学生参加南京美术学院主办的“有始无终”国际高等美术院校版画教学成果展。

24.2016 年 3 月 24 日, 拔尖人才实验班前往香港参观巴塞尔艺术展。

25.2016 年 4 月 10 日, 邀请央美李帆老师讲授关于个人作品展示及学习总结的课程。

26.2016 年 4 月 18 日,“永动机与实验室”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版画系拔尖实验班 2013-2016 年汇报作品展在重庆星

汇美术馆开幕。集中展示了 2013—2016 年间拔尖班学生三年以来的近 100 余件作品。

27.2016 年 9 月,邀请北京虚苑版画的彭金荣进行教学交流。

28.2016 年 9 月 19 日——10 月 8 日,在重庆市星星艺术空间,举办“片段与聚合”作品展。

 

29.2016 年 10 月 18 日——29 日,版画系副主任韦嘉带领部分拔尖人才实验班学生前往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进行教学交流,并举办《反射》国际交流版画工作坊作品展。

30.2016 年 12 月,邀请中央美术学院李晓林进行教学交流。

31.2016 年 12 月,邀请教授李钟开设《水印木刻》课程。

32.2017 年 3 月,版画系邀请星空间画廊创始人房方来到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进行学术交流。

33.2017 年 3 月,邀请著名策展人冯博一就乌镇国际艺术展的相关策划、执行及艺术家作品进行学术交流。

34.2017 年 4 月,邀请台湾谷公馆画廊创始人谷浩宇进行学术交流。

35.2017 年 4 月,四川美院版画系由刘海辰带领六位同学和中央美术学院由张战地带队的第二工作室的十名同学, 在苏州展开为期两个星期的文化考察和现场创作实践活动。并举办了“生长之境——2017 苏州文化考察与驻地创作展”。

36.2017 年 5 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帆开设《从习作到创作——思维的转换》的相关课程。

37.2017 年 5 月,邀请保加利亚著名版画艺术家皮特先生开设《手工书》及木口木刻的相关课程。


 

                                               

     

 

 

授课教师:

李帆(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师,副教授,第四工作室主任,硕士生导师)

 

学时:

课程共计 70 课时,一学年分两次完成。

 

课程计划:

课程第一阶段:结合贵校版画专业课程设置和每届学生人数的变化,在课程安排上首先是教师要了解所授学生基本状况。上课前要求学生完成自我梳理总结,内


容包括:成长地域、家庭组成、父母及兄弟姐妹的关系、学习经历和爱好及所生成的实物和图片记录。第一次上课时要求以 PPT  的方式陈述以上内容,教师也要面对所授学生做自我介绍,目的是“知己知彼”。教师要在学生表述过程中通过语气、动作、行为,观察每个学生的特质,结合他们所展示的视觉图像,判断学生个体性格及自身优势, 同时比对每届学生的微妙变化及不同。


课程第二阶段:每个学生要汇总之前所有作业,并表述说明自己作品的来龙去脉,目的是判断学生思维轨迹是否连续或片段。并由自己和同学遴选出大家都相对认为满意的图示,教师也参与其中。目的是引导个体在繁杂的图示和胡思乱想的过程中发现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真兴趣,以此为坐标开始后面有线索的训练。

课程第三个阶段:要在此坐标基础上,继续推进体验、操作实践由此而引发的思考,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定工作量, 再对实践的完成度等方面进行讲评,学生事后自我修正,最终引导到可自知、可控制、可操作的线索里。

辅助课程方法:介绍任课老师在中央美院版画专业教学理念和介绍工作室历届学生作品;介绍研究生培养理念和方法。如学生去北京必须接待参观教师工作室,参观中央美院版画技术工作室并与导师工作室同学进行交流。

 

教学简历:

2000    年,注重考察法国的版画现象和版画工坊,整理了“巴黎版画月“的操作方式。并通过与教师和学生们沟通, 初步认识了巴黎美术学院基本教学模式。

2001 年,通过进修生开始研究“基础“教学。

2004 年,所得成果“视觉思维转换”课程正式纳入版画系基础课。

2007 年,担任中央美院版画系教学主任,把版画技术工作室与导师工作室教学分别独立,各司其职,提升技师待

遇和地位,充分发挥不同作用,受惠于学生。期间争取修购专项基金 500 万左右,把版画系整体改造。在院里的支持下做到了我提出的唯有版画可做到用原作教学的理念,陆续收藏了具有教学水准的版画原作和书籍善本用于教学。与国际知名版画工坊(2RC)合作,了解并掌握了版画与艺术家的运作方式,同时提升了版画技师的工作管理技能。

2009 年,获得“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利用这个机会独自考察了澳大利亚艺术教育模式。

2013 年,随学校考察了德国,法国,英国主要艺术教学机构,参与了学校艺术教育调查报告写作。

2014 年,主动提出辞去教学主任一职,回归单纯教学,终身不再申请职称评定。

2015 年,获得北京市师德个人先进称号。

2016 年,在不耽误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开始免费在幼儿园授课,开启了幼儿美术方面的研究。


                             

                                                                                              2 月一3月

《造景》系列

作品说明 : 景观无处不在 , 人工的景观在现代的都市中早已泛滥。当我们每日穿行于大街小巷 , 每天一遍又一遍重复必经之路时 , 是否早己忘记伫立在角落的景色。

假山石、盆裁、花坛。这些被圈养的生态是否暗示着我们生活所谓的“常态”实际上是一 种反常 ? 我所想要表达的 , 是再一次观看 , 将“常态”抽离出来审视, 我们或许会发现一 些异样。

回归事物本来的面目 , 再重组它 , 感角由它 , 引起一些许片刻的浅思 , 然后继续回到感官麻木的生活。

 

材料 : 纸本水彩

创作心得 : 这一阶段算是对以前自己类似日记记录式的水彩的一种要试一去描绘我身边的日常之物 。 我属于绘画基础十分薄弱的人 , 没有尝试一种写实的绘画方式之前 , 并不知道绘画的感觉 , 并不知道水彩应该怎样画。 而我慢慢地可以放开了, 我到现在也并不知道正规的水彩应该怎样画, 而是去感受它, 感受水与墨的交高更, 晕染、重叠、渗透。不同的纸张不同的颜料发生的碰撞。

这一个阶段收获得最大的是能够比较隐晦地表达我的想法了, 在画水彩地技法上, 也没有章法地摸索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风格。

 

 


 

6月

石版技法练习 作品:《水书》

 

创作意图

南宋马远《水卷图》为灵感 , 创作 12 张水的不同形态的石版画。

 

创作目的

这一组水的画主要是技法练习 , 从普修课结束到毕业创作选择石版 , 这个作品更像是一个过渡 , 对于技法的熟练和对石版语言的探索。最后呈现的方式会是一本手工书的形式 , 将自己的画与创作过程的笔记、 资料整理成一本书。

 

创作困难

每一张画的尺幅都很小 , 需要保证画面的作品感和完整性。 在材料上还需要多作要试 , 石版印制上逐步解决印制不稿、定的问题。

 

创作心得

通过与石版的不断磨合 , 完善自己的基本技法 , 也要做到严谨与创新

 


 

7月

作品名称 : 《虚构集》类别 : 纸本水彩 / 水墨

 

创作灵感

从几何的构成与非常规的形态出发 , 寻找在博尔赫斯小说中对于虚构的阐释自欧几里得以后 , 各种形状便有了其自己的定义 , 然后却是“科学““理性”的范式, 想要通过博尔赫斯的文字转化为图像 , 结合数学的方式表达逻辑与内心世界的细微组建作品

 

构思

主要围绕博尔赫斯《虚构集》中的《通天塔图书馆》《环形废墟》《小径分叉的花园》《巴比伦彩票》这四篇短篇小说进行插图创作。以水彩或水墨的方式, 营造出荒诞却真实的场景。作品中考虑了大量的数学常识: 如莫比. 乌斯环、六边形、苯原子结构等 , 这些元素不仅仅是建构图像的基础 , 它们所代表的寓意 , 也正是我对博尔赫斯作品的理解。

 

创作难点

这个阶段的两个难题在于 , 一是对于语言的突破 , 一直以来用水彩属于冷静地在描募 , 想要改变的是结合一些中国传统的水墨感与意境。二是图像与文本内容的转换, 插图毕竞需要有充当插图的作用, 不能喧宾夺主, 也不能气场太弱, 需要自己不断地拿捏。

 

创作体会

                              技法是一个不断累积与改变的过程。 我的画面目前还是很缺乏大的全局感 , 希望在接下来的过程能在形式上稍微更丰富一些。

 

小结 :

内容与形式 :

1、 需要认识到 : 并不是经过我大量收集资料最终得到结果的图像便不是体现自己的作品 , 而是一切都基于我自己这个基石出 , 以及覆盖在其上的层层建构 , 是否与自己贴合 , 如果丢失了我的特质 , 那么一个缜密的作品只是一个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呈现 , 我需要不时地退回自我审视的洞穴中;

2、形式的线性发展和聚合发展 , 同样是提炼和融汇的过程;

3、准确度 : 我所理解的准确度并不是每一个局部每一个细节都是基于可以在现实世界中可被接受的 , 这里的准确是精准让作品中的每一个部分 , 都贴合自身 , 都是那么地合适。

自己的贴合度 :

矛盾 ( 空间与意向 )、透明感 .

 

活动简介:

2016 年 10 月 18 日,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版画系副主任韦嘉,教师臧亮带队,7 名研

究生与 3 名本科拔尖实验班组成的工作坊团队前往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版画部,参

加双方共同合作的首次项目交流合作。此次国际工作坊项目时间为 2016 年 10 月 18 日—2016 年 10 月 29 日.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是国际知名的美术院校之一,具有一百三十年的悠久历史,是日本公立美术学院的最高学府。在日本美术的发展历程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曾经培养了一大批在国际有重要影响力的知名艺术家。版画部现有教师及教辅人员 8 人,本科、研究生及博士生 24 人。拥有完备的木版、铜版、石版、丝网版

四个工作室,工作室面积约 1000 平方米。

此次国际交流工作坊,东京艺术大学版画部的准备工作非常充分、严谨细致,有

 


非常明确地此次工作坊的主题及学术态度。团队到达当日,版画部首先安排老师及学生们参观了版画部的工作室, 并逐一进行了介绍及相关的讲解。而后,东京艺术大学版画部主任三井田盛一郎、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版画系副主任韦嘉及工作坊相关教师一起就此次工作坊的主题、内容及时间安排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交流。

 

 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对象,在绘画过程中体会理解自己究竟为何会对其感兴趣最后再将作品创作出来。这样一来通过完成的作品我们会开始理解自己。

 

活动内容:

工作坊的主题:RECORD/ 记录

1、了解日本版画相关的材料,安排参观了制作传统日本浮世绘版画所需的制刷所及小津和纸博物馆,并观看了日本版画纸的制作视频。

2、对版画部工作室的机器设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以及演示了使用方法。

3、安排参观了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典藏部,欣赏美术馆收藏的丢勒、伦勃朗、戈雅、大卫·霍克尼的版画原作及 浮世绘名家歌川豆国、葛饰北斋、歌川广重等传统的日本版画原作及古籍善本。版画部主任三井田盛一郎亲自进行作品的讲解并在现场进行讨论交流。                                                                                                                                                4、日常的工作坊作品制作,三井田盛一郎老师演示日本传统版画的制作过程及印刷过程。

5、参观《萨尔瓦多·达利》大型个展、《梵高/ 高更》大型研究型双人展、《宇宙亡》未来展、《THOMAS RUFF》摄影作品个展等相关展览。

 

 

 



 

活动成果:

《反射》国际交流工作坊作品展览

此次国际交流工作坊,成为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版画系与东京艺术大学版画部相互学习、深度学术交流的开端,并搭建了未来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版画系与东京艺术大学版画部在展览、工作坊、教学等相关领域的全面且更为深入的合作,并已初步达成共识,在未来建立师生展览交流、国际工作坊交流,学生交换学习交流、教师互访教学交流的平台。

此次国际交流工作坊同时也成为了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版画系与国际知名美术学院相互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开端。按照计划在 2017 年 5 月中旬在四川美院版画系进行东京艺术大学版画部的回访国际工作坊交流,结束后将两次工作坊的作品集合展出,并出版工作坊的文献画册。

 

  1、活动介绍:

2017 年首次开展中央美术学院 + 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教学实践项目——地域考察与即时创作。该项目将由我校版画系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联合构建,通过合作教学的方式互通有无,教学相长,增进学科教学交流的深度,利用有限的时间与特定地域进行最为具体的教学切磋。

 

2、活动内容:

中央美院版画系第二工作室的十位同学和来自四川美院版画系的六位同学在苏州汇合,由两方教师共同带队,展开为期两个星期的文化考察和现场创作实践活动。两位任课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调动临场的感受和认知,在创作实践中多多考虑作为创作个体的“我”和所处环境的关系,这是此次课程的重要目的。

这次展览基于对苏州的文化、历史等独特城市元素进行艺术创作。作品一方面体现创作者与所处城市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也在切实的践行自己对艺术创作规律的认知。这次驻地创作不止关乎作品本身,而是以创作为载体,探索更多关乎艺术思维与工作方法的系统性行为。

3、活动成果:

 

                             

 


 

 


                                     

 

曹金岩

 

两次观影《迷墙》电影的感受

(忻海州老师课程)

 

<1>

时间:2014 年 10 月底

地点:四川美院版画系一楼事件:第一次观影《迷墙》

 

观后感

从影片开始至结束,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状态,每个镜头都很有力量的揭示了现实。影片结束,头脑不是特别清晰,但是压抑的气息弥漫全身。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人从出生到长大,经历的每个阶段,都好像被束缚,在挣扎。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在推到一堵墙又重新构筑另一堵墙的过程中度过。人就好像被笼子圈着。看之前,忻老师讲他的早期作品《秃童》受到电影《迷墙》的影响,《秃童》给我的感觉就是有点“超现实” 的意味,画面的明暗调子处理的略显压抑显示了秃童的心理。其实这段时间特别巧,就在我完全不知道忻老师要给我们上课的情况下, 一周前刚刚翻阅了忻老师 2008 年之前的主要作品的画册。而当我在看电影《迷墙》时,脑子里闪现的一直是忻老师《游戏规则》系列。好像每个人都被设定好了人生,不自由,被束缚,以及对命运的无奈和感叹。这也许就是画作与观者的某种“交流”,这种“交  流”产出的感受因人而异的,无关乎谁对谁错。

影片向我们讲述的 PINK 人生阶段,向广大共鸣的我们提出一个个拷问,但是终究没有给我们道以出路,就像我们面对的一堵墙, 无法翻越,不可改变,同时又无可奈何。影片采用片段式“蒙太奇”手法,   以及与动画的结合,形式新颖,有趣,同时又有说服力。每段动画都好像在说明主人公 pink 心理的描绘。动画的穿插将影片所传递的情感升华。

观影之后,在网上搜索中发现有很多艺术家受到此片影响。无意浏览到周长青的《迷墙》的个展。作品笔触强硬,主人公所流露的情感大都孤独,自我囚禁,古怪,与影片所传达的某些情感有相似之处。

《迷墙》夸张化的叙事以及整个气氛的压抑,让我观看之后很不舒服 , 甚至还有些不能理解 .............

 

忻海州老师课程笔记分享                              


<2>

时间:2015 年 10 月

地点:绘画楼公共课 1 楼事件:第二次观影《迷墙》

 

观后感

果然第二次观影要淡定许多。再看看一年前记录的文本也能感受到一些心理的变化,但第一次观影充满了新鲜感,感受到的东西很强烈,第二遍可能是有内化沉淀的作用。第一遍没看懂,实话,很混乱的感觉,看不懂一部片子的感觉很难过,而且明明感到有些心照不宣,却无从找寻的感觉,无端的难过 .

第一次的文本感受看不出属于自己的立足点,评论很客观,这次的切入点是想通过看到主人公 PINK 的事迹来对照自身。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些“东西”。整个片子有诞生、童年、父母、学生年代、战争、毒品、性、爱情、摇滚一系列的记忆碎片组成,片中穿插   有演唱会、动画、还有一些法西斯类的画面与赤裸的性交画面,总之,一切很颓废很混乱,象一张网,

有无限的穿透力,叫人很遐想。可以说,每个观影的人,都能在《迷墙》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那种可能只有自己知道藏在心底的秘密, 那些挥之不去的阴影,那些属于自身的性格缺陷等。

我想“找自己”,每个人都是个体,怎样挖掘自身的特点,也就是“个人生活经验”。

“怎么做到和别人不一样的我”是挺难的。以前创作的时候,首先是不知道创作要画什么,这是第一个问题。其次,画出来的东西    以及绘画的过程也不知道是在干什么,画出来以后自己也不喜欢,我经常都是这种状态。渐渐地接收到的信息也多,发现创作的东西是要和自身发生关系。看看那些优秀的艺术家们的作品都是和自己有关系的,切忌公众化。我记得第一次看完《迷墙》之后,忻老师布置让回去画小稿子,我画小稿子的时候满脑子都在过整部电影,然后想主人公怎么怎么,他是多么多么的敏感孤独分裂古怪囚禁 而且绘制稿子的过程及其痛苦,像是在逼自己一样,最后画了一个人在好几堵墙里挣扎,说实话我自己都觉得很荒谬,可

以说我当时思考的原点就有问题,也没有明白老师的意思,可能第一次观影体验真的太晕乎了。那次看稿会见是在老校区的交通茶馆, 大家都拿出来了自己的画,一起交流喝茶。那是我首次聆听到创作这回事应该怎么下手。当时内心是自责的,觉得上了两年大学了还是很多东西不懂,别说当时了,现在大三了,还是后悔三年里有很多时间没有好好珍惜起来。那次上课以后慢慢明白了很多,创作的来源肯定是现实生活,也源于人生的体验与生命的感悟,而归宿是自己的心,“心灵”,绘画是对自我的剥离,自我在场的见证。在交通茶馆的体验中,我们感受到了那些川美前辈艺术家的个人记忆,茶馆就是他们的乌托邦。

而我第二次看《迷墙》时的关注点不像第一次只是电影剧情方面,而是 PINK FLOYD 乐队怎么将自己的艺术风格展示提炼让观者产生共鸣。乐队的创作题材也跟社会时事相结合,用作品也就是音乐渗透在影片中,与情节环环相扣,佳作诞生。而这时,pink floyd 乐队就像一个例子供我们分析学习体会。个人与社会,乐队与群体的关系,怎么创作,怎么在乐队自身艺术风格上寻找一个发展空间等等,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挖掘与思考。由乐队回到自身,有基础的我,如何深入挖掘自身,寻求打动我的东西以及我的精神内核是什么,社会中的“自我”又是什么样的,一个个问题向自我提出拷问。并且我认为,这个过程是循环往复的,我思考有进展,展开实践,实践中会反馈于我信息,我再思考,再进入下一步实践。有时候,可能真的想很多也整不到属于自己的“点”,我觉得还是要尝试吧。搞不好哪天就孕育出“奇葩”了。


 

 

 



蒲应鹏

综合版课程

用划痕和做旧的机理去制造隐秘的卡通画面


铜板课程

试着将一些情绪表现在画面中,延续了在综合版中寻找到的制作方法


 

 

 

 

 


 

丝网版课程

开始研究符号性的画面效果


毕业创作阶段

对辅修丝网成果的延伸,继续研究符号性的画面效果复习和学习新的丝网技法,

尝试造型和颜色的符号化。在综合也做了尝试,想用纸板划刻打墨印在硫酸纸上曝光,将凹版机理与丝网结合起来,为之后的作品寻找到了画面的一种语言组合形式。

并试着尝试不同的技法效果,开始用调薄的颜料不断叠加,产生透底的效果。




作品:《Dear me》

 

作品阐述

由三幅丝网和三幅凹版组成,想强调一种内外的强烈的情绪对比


 

本科毕业作品

 

2014 年拔尖班石青老师的课程,建立自己的系统,开始有了自我的判断和对个体构建的可能。对大四的创作起到很大帮助。开始建立版画自身的工作方式与其他材料结合的可能。

 

 


 

                             

 

 

作品:《有的时候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绘画装置

尺寸:12.3×5.8×0.7cm



作品:《为什么你有这么多为什么》绘画装置

尺寸:11.5×5.8×0.9cm


    

 


                         


作品:《航行》凸版

尺寸:31×43cm

 

 

 

作品:《大家伙》综合版画

尺寸:40×110cm

 

作品阐述

我把综合拼贴画面中的荒诞、超现实和“巨大的”这种感觉延续到了综合版中。在综合版中,我发现了另一条线索,便是与“巨大        的”相对的一种感觉,那种博斯的《人间乐园》中出现的“小世界”的感觉。从这张版画开始,我对自己绘画的方向感逐渐有了疏离,      似乎方向与线索多了很多,但没有一条是清晰明确的。

 

 

作品:《安全区域》纸本手绘

尺寸:76×100cm*2 张

 

作品阐述

《安全区域》是带有实验性的,我希望作品中出现一种预言式的“小世界”,想要用复杂的图示去表达一种带有私密的安全感。但最后呈传达出来的感受却是杂乱的,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使画面没有了中心。

在这段时间中,我整理了大量的图片素材,几乎都是围绕神秘主义、原始、现代、塑像、诡异、荒诞、旧这样的形式。这种图示的出现贴合了我对“我”的设想。

 

   

 

石锐杰

第二期

通过在拔尖班的学习 , 让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姓名

期数

感言

 

牛智颖

第二、三期

感谢一路走来遇到的所有人,感恩!

 

 

 

 

余腾宇

 

 

 

 

第一期

非常幸运能够进入第一期的拔尖实验班进行学习。在拔尖班中的我们相比于其他同学接受到了  学校更多的照顾和支持,给予了我们更多学习的机会。在拔尖班团体中会更具创造性和积极性, 十分珍惜也怀念每一次拔尖班安排的学习机会,去优秀老师工作室交谈问答,得到老师的更多  指导,与校外成熟艺术家交流学习。对于理论和创作都得到了提升,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新

的思考和规划。虽然时期不长,但拔尖班的学习对个人以后学习与工作的认知产生了长期的影响。感谢学校组织的拔尖班,感谢版画系,感谢每一位为拔尖班付出辛勤的老师和同学。拔尖班的

安排给学生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非常支持拔尖计划,给予了我们很大的鼓励。祝愿拔尖班计划越来越好,祝愿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培养出更多人才!

曹金岩

第二、三期

感谢老师让我加入了拔尖班,在拔尖班里我收获很多,以后我会继续加油。

蒲应鹏

第二、三期

感谢这四年版画系对我的帮助、容纳我的多种可能性、让我在最后把该说的故事说完。

陈宇韵

第三期

感谢同行!

杜沁霜

第三、四期

老师“点”醒关于我创作的根源,朋友之间关于绘画的讨论,在这样的气氛下我真的成长了。

者书羽

第三期

感谢所有的帮助和陪伴。

 

 

 

赵爽

 

 

 

第三期

在短暂的时光里,遇见新的人,接触新的知识。在有限的空间里,做着无限的事。在这里,我  看到了不一样的版画甚至是更多新鲜的事物。在拔尖班中发挥着自己的优势,做着自己喜欢的 事,同时吸取着来自不同人带来的快乐。总的来说我最深切的感受可以这么说:在我最开始接  触这件事的时候,就像要是爱上一个人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的世界狭小到拿不出手,忍不住 的去靠近对方,什么都想尝试,只是为了有天和他看到的是一个世界。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

与这个世界不断的碰撞,不断的重塑自己,不断的更新自己,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鲍大宸

第一期

通过入选拔尖人才计划一年的学习,给了我很多接触各种艺术类型和方法的机会,明确了我对

艺术的认识,并促进了我更多的艺术实践同时也开拓了我于本专业的行动和思考。

 

 

 

李位涛

 

 

 

第一期

拔尖班这个课程对于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个人来说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拔尖班的设置就像一场及时雨一样,在迷茫的时候学校推了我们一把,包括在地性的实验、作品方案的谈论、展览空间的设计、跟艺术家和策展人的直接对话等让我们对艺术有了一个立体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能把一些优秀的同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共同学习交流。在这几年的艺术创作中拔尖班的学习深深的影响着我,非常感谢拔尖班课程的设置,希望在以后能

看到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能通过这个平台大家聚集到一起学习交流。

姜滔月

第三期

在拔尖班的一年我找到了创作方向, 对艺术的态度也更加笃定, 感谢拔尖班所有的导师和同学

对我的帮助。

周康

第四期

在这一年感谢所有的老师和同学给与我的帮助和鼓励,我还需要时间沉淀,还需要更努力。

 

 

 

 

岳晓旭

 

 

 

 

第三、四期

两年转瞬即逝,在拔尖班的时间却历历在目。每当问题出现,总会有老师耐心的解答;每当迷茫不知方向,总会有老师在一旁指引。各种各样的活动和课程一点点丰富着我们的大脑,使我们变得强大。

回望两年前的我,时间仿佛变成了一条线,线上记录着自己走的每一步,拔尖班的学习让我清楚的看见了自己成长的过程,这个集体让我懂得时间的珍贵,懂得艺术的迷人之处。拔尖班有一种魔力,它不仅让我们学到了更多的创作方法,还让我们变的更加勤奋,让我们了解到关于艺术更多的可能性,让我们了解到“自己”是多么重要。

我很庆幸能够在这个集体之中,感谢拔尖班,感谢各位老师的教导。

孙一波

第一期

拔尖班的学习使我受益良多,增长了拓宽了眼界,使我学到很多艺术知识以及艺术创作的方法、

理念。在对于自身的艺术理念上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很感激在拔尖班的这段学习。

 

 

周倩

 

 

第一期

感谢版画系对我的耐心培养,让我在大学期间学会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在大学期间系里老师在专业上面给予我极大的帮助和引导让我一点点的了解到学术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系里老师对拔尖人才的培养更是如此,给我们创造平台,让我们除了在学校的温室里茁

壮成长的同时感受校外活动,与他校艺术学院交流,和艺术家面对面沟通,与艺术空间合作项目,  为我们毕业以后进入社会创造扎实的基础。

贺金开

 

第一、二期

很荣幸入选版画系拔剑人才实验班,感谢全系老师对我们的支持。也同时感谢同学们的陪伴,  在这个班级里对我的成长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人生旅途中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一次体验 !

 

 

曹根

 

 

第三、四期

2015 年我进入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版画系拔尖班学习,在当时这是一个新颖的项目,实验班有额外的

版画技法课程,有中央美院李帆老师的思维转换课,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次外出考察学习的机  会。实验班的存在鞭策着我学习摸索和创作,进来实验班之后,我看着两年来自己的不断改变, 打开了眼界,提高了自己的能力。进入了版画系拔尖实验班学习,是我大学以来最最重要的事。感谢系里和学校提供的机会和支持。

 

管庆恒

 

第二期

加入拔尖人才实验班,让我这个不拔尖的人能够与其他同学一起学校,让我终生难忘,记得当时的每一滴汗水,每一个快乐瞬间,每一丝成功的喜悦。感谢所有对我们帮助的老师。希望实

验班越来越叼。

 

 


 

     

 

 

 

 

 

霍玥君

 

 

 

 

 

第三、四期

15 年,大二上学期我进入拔尖班,时间一晃过去了两年,经历的点点滴滴都具具在目,有颓败,  有收获。记得刚进来的时候看到李帆老师常带着一个本子,随时记。所以我把这个习惯学习了过来, 从那以后一个记录我在拔尖班学习的本子一直陪伴着我,提醒着我到底在做什么,不能辜负了老师的培养,最重要的不能忘记自己的梦想,初心。我这个人很固执,思维方式也是死板,中间也是经历了很多瓶颈。从进了拔尖班以来,上了李帆老师的思维转换课,也去了苏州做了驻留计划,  去北京看展学习,与央美学生一起学习交流。从中很是受到了启发,思维方式也渐渐捋顺了。除了一些集体活动,在与李川导师的几次交流下也学习到了很多,从对作品的梳理到对心理的梳理,  李老师都很有耐心的开导教育,我很是受教,从心理到作品都成熟了很多。这两年来很感谢每

一个给我上过课的老师还有耐心指导我作品的老师,使我在艺术这条路上不走偏路。

 

 

 

 

 

 

 

杨淳然

 

 

 

 

 

 

第四期

拔尖人才实验班让我认识了很多的老师和同学,也因为身为拔尖人才班的一员获得了很多外出考察,观展以及其他的一些机会,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为自己的专业学习提供了帮助。

拔尖班给了我们一个相对优良的学习环境,同学们也持认真积极的态度。这些条件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我们的专业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同学们和老师时常组织的交流活动让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在交流中都对他人持接纳的态度,我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关注点以及创作思路,透过同学老师更深的认识自己。这对我们的创作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对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班上组织的一些课程。【李仲老师的水印木刻,PETERE 老师的手工书,  李帆老师的课程】这些课程活跃思维,无形中加大了我们的工作量,逐渐养成不怕麻烦,攻克

困难的学习态度。无论是在技术还是思维上都使我受益。总体来说,我挺喜欢的。

 

 

 

 

 

 

 

张宸畅

 

 

 

 

 

 

 

第四期

16 年 9 月进入拔尖班学习至今,掐头去尾不到一年的时间。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收获良多,  不论是专业还是生活。

拔尖班的课程基本上所用的都是课余时间,这给我了更多的视角去思考平常的学习收获。除了  对正常课程的帮助之外,拔尖班本身的课程也给我自身提供了更多的帮助,更多的可能。各类 讲座和考察活动总能带给我更多的视角。小组的学习让我把自己的问题暴露无遗,同时在老师  和同学们的交流中重新审视自己。各位老师的课程中让我对创作对自身有着持续的发现和认识, 更新了自己的工作方式。特别是在李帆老师的课和苏州的实地创作课中,让我从原来漂浮虚妄  的状态中一点点找到自己的落脚点,一点点希望发出根基。

然临近结束我依然在寻找自己的方向,依然有很多的收获没有被消化,只停留在我的笔记当中,  但我相信以后这些深刻的记忆终将在我的生活中重新被发现,变成以后真正属于我能踏实前行 的道路。

感恩能在珍贵的大学时光中得到这段更为珍贵的经历,感谢老师们对我的帮助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们给予我精神的依靠。

 

 

 

 

 

 

 

 

刘博渊

 

 

 

 

 

 

 

 

第四期

2016 年 9 月,我有幸加入了版画系第 4 期拔尖人才实验班,虽然开始并不是很明确目标,但也没有阻挡我们学习的热情。我感觉培训非常具有实效性,非常注重我们的专业技能成长,安排了很多实践学习的时间,也感觉到领导对此次培训的重视,不但课程安排上合理有序,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许多支持,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场地和优良的师资。总之,能有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  内心感到无比的幸福。

在学习时间里,系上为我们安排了许多讲座和观展考察以及导师的悉心指导,受益匪浅,开阔了眼界,也结识了很多良师益友。其中,李帆老师的讲座,讲到了他自身对艺术的理解。用他身边活生生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具有特色的艺术创作案例。确实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也感受到,  创作其实就是自己的喜好表现出来,创作研究越深就对自己越了解。需要我自己潜心去研究,用心去打造,也许路很长,会茫然,但从点滴做起,总有一天会成功的。他还在结合我们平时的

创作方面给了我们很多的指导,用通俗的言语,典型的案例,讲解了创作研究方面要注意的方面,  他教导我们在创作中,要多关注创作的过程和表现,用情感倾注于创作中。而不能完全以自己

的想法去改变。需要反复回想下原点。在材料表现方面给了我们很多启发。特别是他的一些创造性的理念,给我无尽的想象空间,体会到了艺术创造的魅力和价值。

感谢系上给予我这次学习成长的机会!

 

 

 

何思婕

 

 

 

第四期

自进入拔尖班成为第四期成员后,内心夹杂着两种情感,一方面因肯定了自己而感到欢喜,另一方面因能更加丰富自己而怀揣期待。果然,导师邵常毅教授的尊尊教诲,李帆老师的思维转换课程,李仲老师的水印木刻课程,房方老师的座谈会,Peter  老师的手工书课程以及北京考察

之行,都使我获益匪浅。在这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与技能,还有为人处事的道理与态度,  更重要的还是难能可贵的师生情谊。不知不觉间一年过去了,我的思想再没有一年级时的固步

自封,思路开阔了许多,学长学姐也乐意帮助我,唯一遗憾的是我还没找到合适的方向,感到迷茫,  总而言之,接下来再接再厉吧!

 

 

 

史鹤楠

 

 

 

第四期

经过一学年的拔尖班学习,校内的小组学习,各类讲座,老师上课,自行创作,逐渐培养了自己相对自主并有独立工作能力,校外在苏州的学习也是第一次进行驻地创作实践,使我思考自己与作品的关系。在前阶段的学习中已经逐渐开始对个人尝试性的实验作品进行完善并在创作

方面坚持大量训练,在学习中经过老师的引导和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使我更加清晰自己的创作方向,  细化自己的关注,并可以理性的建立自己的工作方法论,从初步由“自由”式创作开始转化到

相对有延续性的系统的创作工作,寻找到了自己的关注点并进行训练,树立初步个人绘画的特征。

 


 

 

 

 

 

蒋洪庭

 

 

 

 

第四期

当初其实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的,因为对自己不够自信,知道自己并不算优秀同时也有很多缺点,对自己认知也不是很明确。但是选进来之后,这一年觉得还是有很多进步的,慢慢发现自己身上的一些可取之处。在跟自己的导师沟通交流之后,也逐步认清楚自己的方向。拔

尖班安排很多的活动和课程都非常有意义,是一些平时在我们正常课程范围外的一些视野与境界。特别是去北京考察那一次,让我印象深刻,中国文化中心的环境会影响很多思考,你会不知觉

的探索,整理与自己相关的东西。还有一个我很高兴的是,可以认识到学长学姐,可以从他们

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大家都很积极地交流,每个人都个性不同,但多元的拔尖班才是值得肯定的。所以,这一趟拔尖班之旅,我甘之如饴。

 

 

 

 

 

李庚

 

 

 

 

 

第四期

大二上期我进入川美拔尖人才班,我觉得这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我十分珍惜,也非常想有所作为,想多出几副作品。

大二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从对艺术的懵懂逐渐会变得更加有所领悟,也听了很多讲座,和学长有很多交流,在眼界上也有很大的开扩,  在平时的学习中也感觉到了自己很多知识得欠缺,也能感觉到它所带给我的压力,同时也有自己有很多的期望,我也很努力的学到了很多工作方法并能自己独立的进行更加复杂的思考,我打算利用暑假和大三的时间赶紧出几副作品,能好好撑一下台面。

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我也感觉进步了不少,思维的转换,审美的变化。我知道自己是一个晚成的人,  在早期并不显眼,如果下学期我被退出了我也很感谢这个班。我学到了很多,缺的是自己踏实实践, 所以下学期我会更多的在实践上,更多的动手做出来。让自己有实在的东西底气更足。

 

 

 

 

 

肖遥

 

 

 

 

 

第四期

刚进入拔尖班成为新一期的成员时,我心里其实挺不安的,一边为自己能得到更多一些学习机会而感到欣喜,一边为自己之后能不能好好运用这个学习机会而感到紧张。之后在导师舒莎老师和思维转换课的李帆老师、水印木刻的李仲老师、手工书的  Peter 老师、素描课的邵老师以及各个讲座的主讲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也得到了许多感悟。期间北京和香港的外出考察也大大开拓了我的眼界,经过和学长学姐们以及同学们的学习交流和小组讨论也让我收获了许多知识和珍贵的友谊,真心感谢用心付出的各位老师和认真友好的同学们!  经过这一年的学习,我慢慢寻找到了现阶段自己想走的路的路标,也许这个方向不一定完全适

合我,但我想先乘着年轻尝试着去走一走,想试着用不同的眼光去感受一下这个世界!路还长,  努力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

 

 

 

王婧

 

 

 

第四期

开始学会不断思考,不断否定与重新建构,学着用不同的思维模式来转换已有的认知和表达。  这是进入拔尖班一年以来我最大的收获。之前有太多随意和太多感性的想法,由着自己性子来。

慢慢地,在潜意识里我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严肃的态度,一种紧绷的状态。我不知道这样是好是坏,  但心里会有一种很实在的感觉。

我们一起聚起来看电影,聊天,说说彼此的想法,谈画画,谈未来和生活。为一个问题争论,  聊很多似乎不着边际的话题,但很庆幸我们有这样一个“理想国”    这似乎是一个鞭策着我们变得更好的国度,我们彼此学习着,激励着。成长…


 

 

 

 

2018-04-24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