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道链接:http://paper.jyb.cn/wap/html/2018-05/24/content_499762.htm?div=-1&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虎溪校区一角。资料图片
在享受工业化、城市化便利的同时,必须注重保留和振兴乡村,让那些温暖着童年的记忆、扎根着大地的历史、浸润了文化的时空、维系着血脉的乡愁,长久氤氲在我们心中。而肩负着文化传承和创新使命的大学,必须在这方面成为自觉者、先行者和示范者。
近年来看过不少大学新校区,多是清一色的瓷砖房子,缺少个性,印象不深。近来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以下简称“川美”)虎溪校区给我的感觉,就像上世纪80年代初看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惊奇、震撼,令人深思。
1998年,罗中立作为普通教师,被推任川美院长,而此前他连教研室主任也未当过。任院长17年,罗中立的贡献至少有二:一是继往开来,把川美带到国内顶尖美院行列;二是带领团队营造了川美虎溪校区。虎溪校区可看作罗中立一生最大的作品,让世界对中国建筑特别是大学校园营造有了新的认识和尊重,它作为亚洲地区唯一代表荣获了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
大学校园营造要体现生态环境文明
在都市里营造出原生态的田园气息、湖光山色
这所大学新校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师法自然,融本土性、艺术性和教化性于一体,充分体现了教学、创作、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合作的大学功能,也是渝川地理、历史和文化的缩影。1000亩的校园保存了原地貌、原生态,不铲一个山头,不贴一片瓷砖,菜照种、鱼照养,原住民仍留在那里,在都市里营造出罕见的原生态的田园气息、湖光山色。校园就像森林公园,里面种植有大量的香樟、银杏等参天大树,有大片的油菜花和荷塘,有古老的牌坊、园林、农家院舍、石龙桥、古栈道,有隧道,还有被三峡工程淹没的千年古镇留下的水流石等。山形水势之间不仅保留着这片巴渝乡土被征地前的原貌,而且增加了大量精美建筑和人文景观。新建的大楼馆所大都掩映在沟谷森林之中。农耕时代的历史记忆和乡村景物,都呈现在校园里。川美党委书记黄政自豪地告诉我,在这里,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
在中国,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传统的乡村正与我们渐行渐远。但其庄严的土地记忆和历史文化感不能消失。因此,在享受工业化、城市化便利的同时,必须注重保留和振兴乡村,让那些温暖着童年的记忆、扎根着大地的历史、浸润了文化的时空、维系着血脉的乡愁,长久氤氲在我们心中。而肩负着文化传承和创新使命的大学,必须在这方面成为自觉者、先行者和示范者。
大学校园营造要展示中国气象和教育意蕴
“天有多高,要看心中的那把标尺有多大”
川美虎溪校园建筑和景观等公共空间的营造,注重从川渝乡土、传统根基和民间艺术中寻找心灵智慧和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国气象和教育意蕴。校园各种建筑设计及其营造,融传统与现代、乡村与都市、中国与世界、庄严与怪诞于一体,“十面埋伏”,创意丰盈,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妙遇,给师生和游客以无穷的自由想象。
极具现代感的罗中立美术馆,由郝大鹏设计,创意则来自粮仓,后来罗中立加上了梯田和庭院的创意。外墙由罗中立和郝大鹏主创构图,广大师生和村民共同参与,用收购的报废碎瓷砖拼贴而成。外墙和楼顶构成一幅2万平方米立体的巨幅油画,乡土的情怀、夸张的造型、精巧的构思、亮丽的色彩,蕴意着人才辈出、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享受。
校园正大门即东门入口处中间的校友墙,让我觉得仿佛置身于日本建筑大师安滕忠雄的杰作之中,但左侧由巨大长条石块拼接的外墙,既有纪念碑的意味,又区别了安腾的建筑风格。从1954年到2010年在川美就读的3.5万多名学生,与教职工一起,名字都刻印在庄重厚实的清水混凝土墙上,教师在前,学生在后,一个个台阶向上走。这寓意着要培养超越老师的学生的大学理想,也充分体现了兼容并包、平等自由的大学气象。
校友墙两侧,是高低不平的波浪式校道,罗中立称其为波浪路,既可保障道路安全,又充满意蕴。那波浪似的肩膀,既象征着站在巨人肩膀上,又蕴含着艺术之路不平坦、不舒适。后面是一片开阔向上延伸的山坡地做成的梯田广场,结合地势层层分格垒高,铺满五彩斑斓的碎瓷砖,像金秋丰收的梯田。这其实是重庆山城过去用于灌溉农田的水渠,既是丰收的保障,更有源头活水之意蕴。梯田广场颇有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设计的桂尔公园的品味。里面坐落了中国美术界标杆性人物吴为山和方力钧的巨型雕塑,寓意丰满,契合大学精义。吴为山的代表作《问道》,再现了孔子问道于老子的历史场景,体现了老子和孔子托起中国文化擎天立柱的伟大气象,还蕴意着阴阳相生、柔刚相济这一中国文化精髓。而方力钧的《天有多高》正好在东大门、校友墙构成的中轴线上,以三角尺造型、挺立向上,既像一把巨尺,更像一座丰碑。罗中立的解读极为简洁:“天有多高,要看心中的那把标尺有多大。”
大学校园营造要以“出人才、出成果”为目的
“打造学校就像打造酒窖一样,窖好才个有好酒”
川美虎溪校区是校园,是家园,也是中国书院的扩充版和当代版。罗中立善于聚集社会一流人才和资源,激发和培育学生才智。在森林式、田园式的山水校园里,一座座风格各异、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教学、创作、展览和生活大楼,均由当今中国实力派设计师主创,他们之间彼此相互尊重又相互竞争,从而激发灵智和力量,创作出自己最高水平的建筑。如刘家琨设计的设计系大楼,循重庆山城历史文脉,依坡就势,化整为零,别具一格;而汤桦设计的图书馆,创意来自砖窖,前面是荷塘月色,气象万千。一排排依山傍水的教授別墅和教师公寓,加上5.4万平方米的虎溪公社这个世界最大的美院工作室,所有教职工都可工作、生活在校园里,与数千位充满青春精神和学术活力的学生朝夕相处,教学相长,“志于道、游于艺”。
这里不从众媚俗、不求奢华,更不搞“短平快”、粗制滥造,而是对历史负责,宁可慢些也要好些,从容而底气深厚。这里注重创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师法自然、大拙至美,秉持低成本、大空间、人性化、可持续的营造精神。这里主张把校园建成家园,营造浓郁育人与艺术氛围,把“出人才、出作品”作为头等大事。
罗中立特别强调:“打造学校就像打造酒窖一样,窖好才个有好酒。”这与吾师涂又光先生的“泡菜理论”异曲同工。做院长17年,罗中立所做最重要的事就是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和成长体会,营造一个“酒窖”,把学校办成“一所艺术学子最向往、最有趣味、最值书写的大学”。
大学校园要成为全民终身学习的公共场所
对国民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并成为其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
通过艺术的方式和审美的精神,对国民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并成为其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是加快构建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一环。川美虎溪校区呈正方形,用从倒闭的陶瓷厂收购的旧陶罐和旧砖瓦以及三峡石等砌成风格各异的围墙,长达4000米。这些充满历史记忆的废料,构成一个露天博物馆、开放美术馆,是审美教育的公共场所。
东大门前是大学城最大的步行街,对面是新建的商业街和住宅区,有利于大学与社会的融合,有利于师生接触和了解社会。川美校园和美术馆均向社会免费开放。如今,这里已成为重庆对外开放、展示形象的新窗口、新标杆,成为吸引广大游客的旅游胜地。
据说,在3月油菜花盛开和6月全校毕业生作品展出的季节,每天的游客超过2万人。这里也成为重庆市全民终身艺术学习和审美教育的理想大课堂,许许多多中小学生把这里作为美术写生和艺术旅游的重要基地。
作为一个高等教育大国,在从大到强转型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应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大的志向和更高的标准推动一流大学建设。而营建一流校园,实现“以文化人、环境育人”,应是题中应有之义。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办具有中国精神、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大学,川美进行了探索。它所培养的人才、所创造的作品、所营造的虎溪校区,实现了中国大学校园营造传统的回归与超越。
(作者系广东开放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大学校园景观文化的教育功能探索与研究”[16JD710059]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