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美学术
公共课教学部邀请北大教授来校做“川美文化大讲坛”第五讲《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秩序与意向》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3日 15:12   作者:吴亚娜   来源:公共课教学部    浏览:

5月22日晚上,由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公共课教学部主办,教务处协办的“中国文化概论——川美大讲坛”第五场讲座,在我校虎溪校区多功能厅开讲。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导师、文物建筑教研室主任徐怡涛教授做客大讲坛,为川美广大师生带来一场题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秩序与意向》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公共课教学部教师吴亚娜主持,郭昕、田源老师统筹。近900名师生聆听了讲座,会场座无虚席。

徐怡涛首先与同学们探讨了中国古代建筑与绘画的异同,指出二者皆以形式为意向的载体,具有明显的主观性。而建筑相比绘画则具有不可或缺的功能性、空间性、公众性。对此,徐怡涛从中国古建筑的秩序与意向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在中国建筑的秩序方面,徐怡涛指出,中国建筑所营造的“秩序”蕴含着中国哲学的意向,建筑的秩序和意向隐含于建筑的时空之中,许多未经考察过的建筑史料都存在错误,不可信赖。对此,分析了陵川礼仪镇崔府君庙山门、太谷安禅寺藏经殿等建筑形式的时序,为大家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指出存世的中国古代建筑,多替换、增补了后代构件,但因榫卯结构的特点,不同时期的木构件之间,没有考古地层学般可与年代对应的确定的层位关系。因此基于中国古建筑营造和修缮的特点,我们需要运用历史逻辑,确定建筑的“原生秩序”和历次叠压,打破关系,还原建筑的历史,拓展建筑史学、考古学,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水平,确立建筑考古的1+n多维研究范式。

在中国建筑的具象之意方面,徐怡涛以东莞万科棠樾会所为例,探讨了古建筑超越时空的独特魅力。并结合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等史料进一步申说了中国古建筑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最后,徐怡涛总结道,中国古建筑不应被世人遗忘,她将唤醒的使命托付后人,当我们有幸揭开历史尘封的面纱,见证到的将会是自己的宿命。理据并重、声情并茂的讲座,不仅激发了同学们探究中国古建筑的浓厚兴趣,更唤起学生心中强烈的文化自豪感与自信心。讲座赢得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川美大讲坛创新性地以讲座代课程,聘请国内名家名师来校讲学,将知识普及与学术研究融汇于讲坛。本课程还契合艺术院校的文化生态背景,设置了“文化理论综论”与“艺术专题演绎”两大平行板块,每一学期,两个板块交替展开,形成文化理论与艺术审美的双向互渗。本次讲座是“艺术专题演绎”中“中国古代建筑之美”的专题讲座,意在结合川美艺术院校的独特定位和需求,从艺术领域的微观视角剖析中华传统文化对艺术的深远影响,发掘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和实践价值,打造川美的文化品牌课程。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