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是教与学的彩虹----公共课教学部召开人文艺术类课程学生座谈会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8日 14:08 作者:姜影 浏览:

公共课教学部人文艺术教研室在2015级和2016级本科开展的三门改革课程,《艺术概论》、《世界美术史》和《文学经典选读》进入了结课收尾阶段。尽管三门课各自的课程负责人在教学过程中,已经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的搜集到了来自于学生的大数据反馈,但是为了进一步获得更加直观和有针对性的学生对于课程本身和教师教学的意见及建议,公共课部于6月21日晚上、22日中午和23日中午,在新老校区召集各自任课班级的学生,分别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

参会学生一共三十五人,分别来自于设计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造型艺术等各专业。在会议准备的前期,教师们还心存顾虑,怕学生们在师生共济一堂的情况下,言不尽意,然而在实际的会议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不怯场,还和教师们充分交流,热烈讨论,气氛十分融洽,收效也完全超出了教师们的预期。

对于《文学经典选读》课程,2016级新老校区的学生普遍认为课程本身对自身很有帮助,任课教师注重过程的教学方法,以及分学习小组做口头报告的考核方式,亦得到了学生的肯定,认为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学到了一些高中未曾接触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同时学生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比如学习小组总人数基数过大,实际操作不理想,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均也会带来了一些烦恼和难于解决的实际困难等等。同时,学生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比如小组学习的呈现方式可以更加多样化,不一定局限于口头报告,也可以是情景剧,在角色的分配与扮演中,一样也可以重读文学经典,等等。

对于《世界美术史》课程,2016级新老校区的学生也普遍认为课程本身很重要,对自身的专业很有帮助,对各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基本上是认可的。意见主要在于,学生普遍感觉课程本身体量大,知识点多,一学年滚雪球式的积累下来,时间紧任务重,知识消化不良。学生也表示大班上课人数多,课堂答问的互动效果并不理想,希望能多增加一些趣味化的方式,比如视频结合课堂讨论,或者是加入一些课外教学,比如展览或美术馆实景教学等等。

对于《艺术概论》课程,2015级新老校区的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有理论课的需求,但也普遍认为课程理论构架过于抽象,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现有教材艰涩难懂,案例也比较陈旧,书本学习比较枯燥。希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调整侧重点,多结合现当代的案例分类讲授,让书本中抽象的理论更加生动和实用。

总体而言,对三门改革课程,学生们一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认可,另一方面也直言不讳的提出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学生也认为,不仅教师们需要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自己也更该提高自身的素养和对人文课程的认识与重视。针对学生们的发言,公共课领导和教师们不仅在会上一一予以回应,座谈会结束后,任课教师们也专门针对会上的各种问题、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后续的分析和交流。

教与学本就是是相互支撑的关系,俗话说,没有沟通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那就是沟通的还不够。通过这三次的教学座谈会,公共课人文艺术教研室的教师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教学改革在践行中必然有困难和坎坷,但重要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找到方法解决问题,完成教与学的双赢,育人树人的同时也能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