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把“三下乡”活动作为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公共艺术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部署,成立由岳晓丽任支部书记、教师党员刘凯和李海磊分任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的公共艺术学院党总支“暑期三下乡临时党支部”,组建了由7名学生党员和16名共青团员,共计29名成员的“金溪清水,公艺创美”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服务团,于7月10日—7月21日在黔江区金溪镇清水村开展“2023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黔江作为全国一类革命老区,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进程中,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生态宜居乡村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服务团师生将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艺术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乡村振兴主体的精神动力。
情系革命老区,艺术赋能乡村
服务团经过前期调研,积极筹备,设计绘制出以清水村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特色农产、乡村振兴成果等为主题的壁画,用长卷式展现出青山明媚、绿水延绵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画卷。
7月10日至7月17日,在为期8天的壁画艺术实践过程中,服务团成员始终秉持着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的“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信念精神激励自己。他们克服了高空作业的恐惧、忍受着高温酷暑、蚊虫叮咬的不适,巧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挥工匠精神,学以致用,用手中的画笔勾勒出美丽乡村景致,为美化乡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壁画面积达1500平方米,为当地打造了乡村旅游打卡新地标。一幅幅描绘着党带领村民建设美丽乡村的新图景在服务团的画笔下逐步落成,昔日光秃秃的墙壁穿上了“新衣”,换上了“新颜”,吸引了众多村民及游客前来驻足打卡,大家赞不绝口,村里的孩子也被吸引而来并参与壁画绘制,体验和感受艺术的魅力。
追寻红色印迹,传承革命精神
7月18日,服务团走访老党员,追寻革命烈士足迹,前往“金溪镇革命烈士墓”缅怀英烈,重温入党誓词,传承先辈精神。同学们表示:“我们青年学子要铭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随后,服务团分别于金溪镇和清水村走访慰问了2名光荣在党50年以上老党员陈顺清和王家祥。听党员前辈讲述自己的入党初心和先进事迹。79岁的陈爷爷叮嘱同学们“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年轻人要经历磨难,在任何时候都要站稳立场、保持头脑清醒。”并用雷锋同志的经典语录寄语“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艺术+思政”融汇,美育浸润乡村
7月19-20日,带队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绿水青山——美丽乡村”采风写生活动。用画笔将清水村的“金山银山”定格于画面,记录乡村振兴建设进程。同时,服务团成员为金溪镇慕名前来“艺术访学”的5名小朋友进行了专场美育实践指导活动。
党建引领促振兴,工作成果显实效
7月21由公共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雍朝永带队一行4人,代表学院前往清水村慰问三下乡成员、检查工作成效并参加三下乡实践成果汇报活动。
服务团在清水村委会院坝开展了系列三下乡实践成果汇报展。同时开启微信视频号对活动进行现场直播,获得高点赞量。
此次“金溪清水,公艺创美”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写生作品展,受到金溪镇党委、清水村委会驻村干部和村民一致高度赞誉。金溪镇镇长何飞感言,“感谢川美师生用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为清水村民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你们用专业技能呈现了清水村的美,提升了村民对建设美丽乡村的文化认同感。”
“艺心向党——为老党员画像”活动,被画像的6名老党员中,5名光荣在党50年以上。1986年的退伍军人(村支书)朱科海向服务团成员讲述了自己的参军史,勉励青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怕吃苦、不怕困难;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青年”。活动后服务团成员将画像赠与老党员并合影留念。
服务团还为清水村的小朋友们开展了“彩绘草帽”和“童心向党——主题绘画”乡村美育实践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老一少”组,年过八旬的老党员兄弟俩带着8岁的曾孙女徒步1小时前来参与活动,活动中充满其乐融融的幸福。同时,活动也为当地村民们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最后,学生党员为当地乡镇干部、村民、服务团师生开展了艺术讲党史“大思政课堂”活动,用艺术的形式讲述党的百年光辉历程。通过对《中共一大-启航》《战斗在黎明前的黑暗》《开国大典》等红色美术作品解读,将主题教育、思政教育、美育教育融会贯通,启智润心,培根铸魂,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使大家在艺术熏陶中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
党总支书记雍朝永发言表示,公共艺术学院已连续多年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党建引领思政和专业教学工坊相结合, 组织教师党员骨干和辅导员共同带队,为每个帮扶乡村专属设计、绘制壁画,美化乡村人居环境。通过打造“一墙一文化 一村一美景”乡村旅游打卡地标,提升村民审美素养,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有效提升地方文化建设发展,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进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开启校地共建联动新局面。
(图:李想、杨雨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