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诈骗、刷单诈骗、校园贷……它们将很快出现在你们的身边,蜀黍们希望你们能火眼金睛、迅速识别、坚决远离!"
9月12日上午,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黄桷坪校区近300名大一新生正襟危坐,聚精会神地盯着台上身着警服的"老师"——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侵财案件侦查支队民警张宇。他身旁的展板上有着醒目的标题——扫黑反诈宣传进校园。
为进一步落实市公安局民生警务服务学校29条,从今年5月开始,市公安局刑侦总队联合多家部门开展了针对大学生的"平安课堂之反诈校园行"主题宣传活动。而时间来到9月,正值大学新生报到。踏入大学校园,大部分学生远离父母、甚至远离家乡求学,父母给的生活费比起中学时猛增,而经济上的半自由也意味着蒙受经济损失的危险猛增——如何让这些社会经验几乎等于零、初次独立管理自己经济的学生学会识别各种针对学生设计的"陷阱"、骗局,防范甚至更为恶劣的黑恶势力暴力威胁?针对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特点,结合全国正在开展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刑侦总队及时拓展"平安课堂·开学第一课之反诈校园行"的宣传内容,开展了此次"扫黑反诈校园行"主题宣传活动。
"某宝刷单可以轻松挣钱?""兼职当客服打电话拉人消费会不会违法?""校园贷低门槛放款快的背后有什么猫腻?""大学校园和黑恶犯罪有多远?"……张警官用图文并茂的PPT、动漫及剧情公益广告片、公益宣传歌曲,深入讲解演示了事关电信诈骗、校园贷等问题,总结了好记好用的"防骗"几大规律和"四必做""四必问",并用幽默风趣接地气的"网言网语"与学生互动。现场学生踊跃提问、纷纷鼓掌,大赞这个蜀黍"666"!
"刷单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QQ诈骗……原来网上有这么多陷阱!特别是校园贷,原来贷款也可以是一种涉黑犯罪!感觉警察蜀黍们给我们打开了一本大学生活'防骗说明书',非常实用!"公共关系学院公共绘画系2018级学生韩禹感慨。
"这个蜀黍讲课真有趣,还有动漫可以看!我要努力把这些防骗知识搞明白,以后可以帮警察蜀黍设计一些防骗公益游戏!"游戏艺术设计专业的新生马思骋则结合自身专业展开了联想。
"大学校园并不是人们想象的象牙塔,网络的普及,使校园安全不能仅用一道围墙就可以保证,电信诈骗、校园贷这些,甚至一些可能涉及的黑恶势力现象,都会给学生们带来安全隐患。刑警警官们来给新生上课,比我们老师讲更权威和专业!特别是结合了当前全国扫黑除恶的宣传热潮,管用、有益!"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武装部副部长、保卫处副处长秦谊对民警送教上门大为肯定。
最后,张宇公布了全市扫黑除恶举报方式,再次提醒广大新生,一旦发现有同学身陷"校园贷"或其他疑似黑恶势力犯罪,第一时间向学校或公安举报!
据悉,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只是刑侦总队"平安课堂第一课""扫黑反诈宣传进校园"活动首站,民警还将于九月内走进市内其他多所高校,继续以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开展宣传,引导大学生树立法制意识,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链接:不良校园贷有哪些风险?
高利贷、诱导贷款,提高授信额度易导致学生陷入"连环贷"陷阱。如侵犯学生隐私的"裸条贷"、遭遇高利贷的"低息贷"以及逼迫大学生"裸贷肉偿"等非法网贷可能使大学生陷入连环债务之中,因无力还债,无法躲债、逃债,导致违法犯罪等极端行为屡屡发生。
部分校园借贷平台利用少数学生金融知识匮乏,金融监管空子,诱导学生过度消费,形成消费惯性。最终导致学生无力还款,造成信用记录不良,并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校园不良网贷平台存在信息盗用风险,被冒用身份者可能会面对信用记录被抹黑及追债等问题。暴力追债现象威胁学生人身安全。涉事学生因此受到胁迫和利益伤害,严重影响了正常学习生活,也给家人和周围师生造成困扰。
相关新闻:如何识别与不良校园贷相关的诈骗手段?
名为"助学",实则"圈钱"。
不法分子往往以家境贫困,尤其是从边远闭塞地区考入大城市的大学生为目标,以提供助学金的名义,要求学生提前将学费汇入指定的账户,用于"成功注册学籍"。
名为"校友",实则"骗子"。
不法分子假冒学生或校友身份,获取信任,假借"手续费"、"奖励话费"等名义,引诱提供真实身份信息,假冒身份骗贷圈钱。
名为"兼职",实则"陷阱"。
不法分子打着"兼职"、"刷单"、"招聘"或者培新旗号,假借提升社会综合能力或赚取零花钱的名义,诱骗在贷款平台注册并将贷款划转到指定账号作为"保证金"、或承诺将分期归还本息等骗取资金。
名为"创业",实则"敛财"。
不法分子假借投资名义,打着助学或者创业的旗号,以发展"下线"等传销方式,实施逐级诈骗敛财。
名为"帮忙",实则"借贷"。
身边同学苦苦请求,借用你的学生证、身份证信息帮他办理"校园贷"、"注册网络公司",出于"义气",将信息告诉同学,结果被追讨欠款的成了自己。
如何对待校园贷?
树立理性消费观点,切勿盲目攀比。学生应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合理消费,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减少情绪化消费、跟风消费,拒绝过度消费、超前消费;要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
(文:周雪莲)